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7篇
  免费   41篇
各国政治   119篇
工人农民   11篇
世界政治   7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3篇
法律   172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8篇
政治理论   115篇
综合类   79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49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35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47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86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96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7篇
  2000年   3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91.
通过分析安全主体在安全政治中的思维逻辑和行为方式,可以抽象出其所信奉的安全哲学。以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为例,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自身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的战略判断,中国提出与之相匹配和呼应的新安全观,并且分为互信、互利、平等、协作的新安全观,以及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两个阶段。同时,中国所主张的新安全观与旧安全观在政治基础、安全结构、安全战略、争端因应、和平保障五个方面形成鲜明对比。以此为线索,当代中国安全哲学的具体内涵可以被理解和概括为一体安全、兼容安全和发展安全,倡导树立忧患意识与发扬斗争精神。当然,当代中国的安全哲学还面临包括启动成本、维持成本和机会成本在内的成本问题,包括不对称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在内的行动问题,以及包括安全感问题、实践转化及其效力问题和他者问题在内的竞争力问题等现实困境和理论困难,这也是当代中国的安全外交需要作答和完成的理论命题与实践课题。  相似文献   
292.
正确认识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逻辑关系与体系结构,是新时代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开展国家安全工作的重要思想基础。西方政治思想中“社会产生国家”与“国家决定社会”两种较为主流的理论观点,都明确了国家对社会秩序和个人权利的保障作用。马克思主义则从社会决定国家出发,强调国家维护安全的外部职能与社会管理的内部职能,确立了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的理论分析框架。总体国家安全观提出“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性发展,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呈现嵌入性、同构性与层次性的特征。新中国成立以后巩固新生社会主义政权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首要任务;改革开放后突出强调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为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服务;中共十八大之后,中国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统筹发展与安全,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时代国家安全工作应当遵循国家安全中央事权与社会稳定地方事权的治理事权逻辑,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二分治理结构下国家、政府、社会治理层级逻辑,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法治逻辑,国家安全风险与社会稳定风险的风险治理逻辑,以更好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93.
公共安全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基于战略管理的有关思想,构建一个“环境-使命-运作”的分析框架,从战略判断、战略定位、战略部署三个维度,来研究公共安全思想的基本框架与核心观点。对重要文献的文本分析发现,习近平关于公共安全的重要论述对公共安全形势的战略判断,主要体现在严峻性、多样性、关联性三个方面;对公共安全作用的战略定位,主要体现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中国梦宏伟目标三个方面;对公共安全工作的战略部署,主要体现在全类型应对、全过程管理、全社会参与、全手段运用四个方面;作为战略统领的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关于公共安全重要论述的战略指引和理论引领。  相似文献   
294.
李晓  陈煜 《东北亚论坛》2020,(3):43-57,127
新冠肺炎疫情的急剧扩散正在对世界经济产生严重冲击,使得任何国家都无法独善其身。本文探讨了疫情对世界经济增长、深层次结构以及全球经济治理等领域可能造成的冲击,认为世界经济秩序和国际经济关系都将受到重大影响,全球化进程可能呈现出现碎片化发展趋势,全球治理赤字更加凸显且内容更加广域化,跨国公司的产业链重构进程将有所加快并更加注重安全因素。在这种严峻形势下,中国应采取更加系统的应对措施,短期内宏观经济政策重心应该从“保增长”调整为“保就业”,并努力确保外向型产业链稳定;中长期应该更加注重扩大内需,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和积极推进国际经济协调。  相似文献   
295.
ABSTRACT

In 2013, China and India officially established an economic corridor (the Bangladesh–China–India–Myanmar Economic Corridor, BCIM-EC) that would cut across Myanmar and Bangladesh. But while the formal process of cooperation among the four countries is in place, many obstacles to its implementation remain at the international, national and local levels. Is meaningful collaboration possible within the BCIM-EC framework? In terms of two dimensions of structural power as conceptualised by Susan Strange, security and trade, China’s structural power in Myanmar is much stronger than India’s. It is therefore likely that this imbalance will prevent the BCIM-EC project, which currently appears to be overshadowed by 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from having a fruitful outcome.  相似文献   
296.
公安行政审批改革作为行政审批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央和地方层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合法性缺失、认识误区、程序不规范、审批和监管关系未理顺,以及缺乏科学评价等问题。未来的公安行政审批改革要以法治理念为引领,建立行政审批事项定期清理和行政审批权力清单制度,走行政审批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的道路,在公安机关内部相对集中行政审批权,同时要引入第三方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297.
自2017年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对话”重新启动以来,其虽然只开展了少量且缺乏实质性内容的行动,却引发了大量讨论和高度的政策关注。纵观这一对话的发展演变可以看出,四国之间的某些共识构成了其重启后的显著特点,如更明确地将目标指向中国、以“民主价值观”作为秩序构建的出发点、服务于美国“印太战略”的需要以及开始将关注重点延伸至发展和治理领域等。基于这些新特点,“四方安全对话”在近三年来的实践中提升了四国之间的战略联系和协同作战能力、从议题领域和地理范围两个维度拓展了四国的战略合作、在外交上释放了四国团结一致的政治信号,并强化了美国主导的地区安全结构,从而对“印太”地缘环境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尽管从组织内部以及次区域战略环境角度分析,“四方安全对话”的前景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考虑到这一新的地缘战略安排针对中国的目标指向性,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并审慎地予以应对,是中国从外交上塑造地区和平秩序、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298.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plores why dead-letter regimes, sets of norms and institutions with low efficiency and few expectations of tangible output, have become an enduring feature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in the post-Soviet space. It focuses on the Collective Security Treaty Organization and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the two regional regimes promoted by Russia.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ir emergence and evolution, normative frameworks, performance and member states’ expectations. It argues that, while mostly failing as instruments of strategic action, these regimes have become conduits of communicative action and arenas enabling member states to enact specific international roles.  相似文献   
299.
ABSTRACT

Security governance practices are contingent on the imagination of future threats. The “war on terror” has produced a very narrow imagination of threats, almost singularly focused on suspect communities that are Arab, Muslim, or perceived to be Middle Eastern. Discussing how immigration practices in Canada have been influenced by counter-terrorism trends, we argue that “terror identities” are mutable and highly racialised imaginaries that cast indelible marks of suspicion on subjects who are deemed as security threats. Examining the case of a journalist deemed inadmissible to Canada because of her “membership” in the Palestinian Liberation Organisation (PLO), we argue that terror identities impose authoritative control over the status and lived experiences of individuals who are cast through these racialised labelling practices. Focussing on the shifting characterisation of the PLO by Canadian officials as both political interlocutor and terrorist organisation, our purpose is to highlight how racialised imaginations of terror identities enact punitive and discriminatory practices.  相似文献   
300.
2020年11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签署,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区应运而生。本文从传统贸易与价值链出发,阐述台湾与RCEP成员经贸关系和价值链联系,分析RCEP签署对台湾经济和贸易的影响,利用GTAP模型模拟RCEP关税削减对台湾岛内经济与产业的影响。结果显示:RCEP建立将导致台湾对外贸易与投资的转移,贸易条件恶化,从而对岛内各产业产出、经济增长、消费者福利带来负面冲击。同时,台湾通过后向联系参与全球价值链的低端产业将面临被替代的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