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749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30篇 |
工人农民 | 2篇 |
世界政治 | 56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34篇 |
法律 | 82篇 |
中国共产党 | 26篇 |
中国政治 | 47篇 |
政治理论 | 129篇 |
综合类 | 143篇 |
出版年
2022年 | 28篇 |
2021年 | 55篇 |
2020年 | 75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30篇 |
2017年 | 25篇 |
2016年 | 36篇 |
2015年 | 26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58篇 |
2012年 | 48篇 |
2011年 | 40篇 |
2010年 | 49篇 |
2009年 | 62篇 |
2008年 | 40篇 |
2007年 | 49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20篇 |
2004年 | 10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4篇 |
2001年 | 3篇 |
199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现代公司制度中,股东大会往往成为控股股东压制中小股东的工具。完善的股东提案权制度是中小股东参与公司管理和维护利益的一种有效途径。股东提案权的缘起、股东提案权的理论基础和现实意义、股东提案权的具体内容以及我国股东提案权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相似文献
242.
作为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内部措施之一,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还存在与监事会功能重叠、来源匮乏等问题。可以从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完善有效的市场等方面来健全和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使之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43.
易琚寒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2):61-62
近几年西方国家频频发生的公司丑闻,表明了西方公司治理机制自身存在缺陷。通过分析这些缺陷,可以在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监控机制和治理理念方面发现市场导向型模式和网络导向型模式的差异。对于中国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模式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44.
王丽萍 《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05,(4):60-62
传统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参与公司治理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对于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人力资本产权框架下的公司治理呈现新的特征: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化、经营者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双重身份、职工参公司治理从形式走向实质、公司治理的重点是利益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245.
对于云服务器租赁等新型网络服务提供者而言,应当灵活地理解《侵权责任法》第36条中所述的通知删除规则。因为该类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于他人通过其提供服务所传递的信息及内容,并无实际控制或影响的能力,一概地要求其断开所提供服务,可能有违手段-目的应合比例性的要求。当然,权利人发出的通知应当满足必要的构成要件。若因其不当行使通知权利,也应受到必要的惩罚。根据阶段不同,对新型网络服务提供者也有不同的责任要求,具体而言:其在事前应履行必要审查义务,在事中应主动判断通知内容并确定可以采取的适当必要措施,而在事后视其过错程度承担相应的责任。 相似文献
246.
进入新时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必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国的全面发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得益于中国特色党政体制的有效运行。以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党政体制改革,是着眼于实现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制度安排,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场深刻变革。在党领导一切、统筹全局的大背景下,以治理的决策、执行和监督功能为视角总结党政体制改革经验,可以启迪我们不断优化今后的党政体制改革路径,为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升治理效能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247.
李默海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21(1):69-77
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是一部乡村社会学著作,该书不但说明了传统中国基层社会的乡土性质以及具有差序格局特征的社会结构形式,而且叙述了建立在这一社会结构基础上的治理方式,如礼治秩序、无讼、无为政治、长老统治等。当社会性质由乡土社会转变为现代社会,社会结构形式以及治理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一过程表现为内生性、渐进性、长期性的特征,基于此,乡土社会的治理方式对于现在的乡村社会治理就具有现实意义。借鉴乡土社会的治理方式,对于完善我国新时代乡村社会治理体系以及增强文化自信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8.
高恩新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20,21(1):102-111
2008年,第三次明诺布鲁克会议后,国际公共行政研究有哪些研究热点、领域以及发展趋势?分析表明,国际公共行政研究可以分为权力与政策领域"去中心化"、公共部门绩效管理与激励、"后新公共管理"、跨学科知识转移、公共行政规范五个领域。治理、改革、创新等议题占据主导地位,行为主义公共行政成为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研究的新方向。国际公共行政研究仍然存在"碎片化"问题,面临着规范研究与科学研究、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学科独立性与学科开放性的内在张力,需要未来的公共行政研究者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249.
全面推进河长制,是解决我国复杂的河流治理问题的重大制度创新,更是推进流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本文通过实证案例调研,认为河长制通过契约治理机制实现权力和责任的制度化分配,依托组织结构框架,将党政体制嵌入到河长制的组织设计,通过激励问责机制,实现治理责任和治理效率的诱因倒逼。河长制的治理逻辑可以概括为通过流域公共治理权责的制度化配置,调动多层级治理主体的积极性,形成高层党政部门立治、具体职能部门施治、基层群众和社会力量参治的制度化激励。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河长制把中国特色国家治理制度的组织优势开发出来,建构出用国家制度激励各方的积极性治理体制,这就超越了学术界一直以来存在的“压力型体制”理论惯性思维。 相似文献
250.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治制度,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一系列显著的制度优势。在国家治理实践中,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逐渐形成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复合治理结构,从而形成了治理主体的合力效应,能够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治理效能发挥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其中,选举制度改革、会议制度改革、人大预算监督职能、发挥联系制度的作用等都是很好的思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