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64篇
法律   395篇
中国共产党   34篇
中国政治   166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4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01.
为了解四川省黑热病疫区黑水县、汶川县、九寨沟县、茂县和北川县2010年利什曼原虫的家犬感染情况,采用荧光定量PCR反应检测自上述地区采集的584头份犬前肢静脉血样本。结果显示,总阳性检出率为18.1%,其中黑水县25.3%、汶川县24.7%、九寨沟县24.6%、茂县12.3%、北川县8.3%。按照性别、年龄差异将样本分组后对检测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分析、比较组间差异,结果显示性别组阳性检出率没有显著差异(P>0.05),雄性高于雌性;年龄组差异显著(P<0.05),1岁以上犬易感。检测结果对正确预测四川省黑热病疫区疾病流行趋势,保障人民健康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02.
猪IFN-γ mRNA TaqMan荧光定量RT-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建立一种检测猪γ-干扰素(IFN-γ)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针对猪IFN-γ基因和管家基因cyclophilin A(CyPA)的核苷酸序列分别设计了特异性引物和TaqMan荧光探针,以重组质粒pMD18-T-IFN-γ和pMD18-T-CyPA为标准品,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检测,并构建猪IFN一γ mRNA和CyPA的荧光定量RT-PCR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建立的方法在1×101~1×107copies/μL模板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均高达0.999,扩增效率均高于99.0%;可检测至少为100 copies的阳性标准品.该方法具有快速、敏感性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等特点,可应用于临床样品的检测.  相似文献   
903.
牛霉形体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参考GenBank中牛霉形体和无乳霉形体P81基因的序列差异,设计了针对牛霉形体P81基因的PCR引物,建立了牛霉形体PCR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进行了敏感性和特异性试验.该方法可以从100ccu/mL(ccu:color change unit,颜色变化单位)的牛霉形体培养物中检出目的片段;经对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SC型(MmmSC)PG1株、丝状霉形体丝状亚种LC型(MmmLC)Y-goat株、山羊霉形体山羊亚种(Mccp)87001株、无乳霉形体(M.agalactiae)PG2株、绵羊肺炎霉形体Y-98株等亲缘关系相近的霉形体纯培养物检测,结果证实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特异性.利用建立的PCR检测方法可以从人工感染牛的鼻拭子和临床发病牛肺中扩增出目的片段,与分离培养结果完全符合,本方法为国内首次建立的敏感、特异、快速的牛霉形体PCR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904.
采用荧光定量巢式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了重庆地区牛和猪各50例外周血单核细胞中博尔纳痛病毒(Borna disease virus,BDV)p24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BDV p40基因片段的检测以确保结果的可靠性.检出的阳性序列与GenBank中5个国家4个动物种属25例BDV p24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分析其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重建基因系统发生树.结果显示,3例牛和2例猪血标本BDV p24检测呈阳性,阳性率分别为6.00%和4.00%;5例标本BDV p40片段检测均为阳性,其余标本均为阴性;BDVp24扩增产物序列与BDV标准病毒株He/80的同源性为100%,与H1766和Strain V相比,变异程度小,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亦无变化;从发生树可以看出,5例BDV p24片段序列汇聚德国-瑞士-奥地利-日本-重庆混合支系.提示,重庆地区牛和猪中可能存在BDV的自然感染,其流行株可能源于外来疫病病原的传入.  相似文献   
905.
为研究柔嫩艾美球虫不同毒力株的线粒体细胞色素c氧化酶第1亚基(cox1)基因与球虫种群之间的遗传关系,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扩增柔嫩艾美球虫3个不同毒力株的cox1序列,并与GenBank上登录的鸡柔嫩艾美球虫、巨型艾美球虫、毒害艾美球虫和堆形艾美球虫虫株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分析.结果显示,每个虫株都获得659 bp的cox1部分有效序列(pcox1).柔嫩艾美球虫不同虫株的pcox1序列完全相同,但与其他种的艾美球虫相应的pcox1序列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表明柔嫩艾美球虫的cox1序列可作为艾美球虫不同种虫株之间遗传变异研究的标记.  相似文献   
906.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1株鸡源环丙沙星诱导耐药沙门菌和11株人源临床环丙沙星耐药沙门菌的调控基因marA、soxS、ramA和外排泵基因acrA、acrB的mRNA表达水平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1株诱导株与诱导母株相比,marA、soxS、acrA和acrB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增加(P<0.05),ramA表达量未增加;11株人源临床耐药株与标准菌株相比,marA、acrA和acrB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soxS和ramA的表达量未增加.提示,鸡源诱导株AcrAB过表达与marA和soxS过表达相关;人源临床株AcrAB过表达与marA过表达相关,而与soxS和ramA表达不相关.  相似文献   
907.
氨肽酶N mRNA在雏鸡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揭示鸡氨肽酶N(cAPN)含量差异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组织嗜性之间的关系,以看家基因鸡β-actin为内参基因,与cAPN目的基因在相同体系中扩增,以cAPN-pMD18-T标准质粒扩增曲线为标准,计算内参基因及目的基因各自的表达量,并将二者的比值作为相对定量依据,比较不同日龄雏鸡各组织cAPN含量的不同.结果显示,随着日龄增加,肝、脾、法氏囊、回肠、肾等组织中的cAPN表达量相对稳定,肺、腺胃、空肠等组织中的cAPN表达量呈现持续下降趋势,而十二指肠中的cAPN表达量持续上升,但盲肠、空肠中的cAPN表达量规律性不强且波动较大.表明cAPN的表达与IBV亲嗜组织存在着密切的相关性,同时也侧面反映了IBV组织嗜性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机体不同组织器官cAPN的含量差异.  相似文献   
908.
为建立同时检测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和牛副流感病毒3型(BPIV3)的方法,通过对引物和探针筛选、反应体系和条件优化,成功建立了检测IBRV和BPIV3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该方法只能特异性地检出IBRV和BPIV3,而对其他无关病原均不能检出;批内和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3%;对IBRV和BPIV3质粒标准品的检测下限分别为15.2 copies/μL和18.3 copies/μL。用建立的方法对采自四川、重庆、河北、安徽和吉林这5个地区的143份肉牛呼吸道疾病综合征(BRDC)样本以及四川省和青海省的59份牦牛BRDC样本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肉牛样本中IBRV和BPIV3的阳性率分别为42.66%和39.86%,混感率为22.38%;牦牛样本中IBRV和BPIV3的阳性率分别为44.07%和30.51%,混感率为18.64%。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双重荧光定量PCR方法具有特异性和稳定性好、灵敏度高的特点,适用于临床上对IBRV和BPIV3的快速检测,临床样本的检测结果丰富了国内IBRV和BPIV3的流行病学资料。  相似文献   
909.
为建立可以快速检测猪乳头瘤病毒(SsPV)的方法,根据SsPV E2基因的保守序列设计引物,利用普通PCR方法扩增SsPV E2保守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pMD18-T载体,构建重组质粒pMD18-T-SsPV作为标准品质粒,经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条件优化后,进行特异性、灵敏性和重复性试验。结果显示,所建立的qPCR方法在7.2×101~7.2×108 copies/μL模板浓度区间内与Ct值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下限为7.2×100copies/μL,灵敏度比普通PCR高100倍;与猪德尔塔冠状病毒、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捷申病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圆环病毒4型无交叉反应;该方法组内变异系数和组间变异系数均小于2.0%;对44份猪皮肤组织样品进行检测,检测阳性率为2.27%,普通PCR检测阳性率为0%。综上所述,本试验成功建立了SsPV qPCR检测方法,为SsPV的快速检测提供了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10.
目的 研究联合应用多个DNA位点在尸源鉴定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及银染显带的方法通过对无名尸体的有关检材与可疑双亲或子女进行亲权鉴定。结果 在 80例刑事案件尸源鉴定中 ,38例无名尸体采用较新鲜肌肉 ,通过扩增VNTR、STR多个位点得以判明尸源 ;2 9例采用腐败肌肉、 6例采用骨骼和 2例采用牙齿 ,通过扩增多个STR位点判明了尸源。仅有 1例采用腐败肌肉、 2例采用骨骼未能确定尸源。结论 运用多个位点进行亲权方法可以准确地判明尸源鉴定 ,特别对高度腐败尸体、尸块不全等情况下的尸源鉴定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