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6篇
  免费   144篇
各国政治   240篇
工人农民   62篇
世界政治   15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3篇
法律   1124篇
中国共产党   105篇
中国政治   291篇
政治理论   405篇
综合类   965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17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31篇
  2016年   15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42篇
  2013年   397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178篇
  2010年   187篇
  2009年   293篇
  2008年   352篇
  2007年   367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3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116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51.
Bridgman and Davis (2000:91) have argued that ‘ideally government will have a well developed and widely distributed policy framework, setting out economic,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objectives’. This article compares and evaluates two such frameworks or plans, Tasmania Together and Growing Victoria Together, in terms of their potential to promote sustainability. It argues that they are very different exercises in new governance, aimed at reconnecting with community priorities and at redirecting macro‐policy setting away from a preoccupation with economic priorities, respectively. Nevertheless, both plans have the capacity to ‘green’ state planning, in Tasmania in terms of more purposeful benchmarks, and in Victoria in terms of enhanced sustainability emphasis in the macro‐policy setting. The article encounters tensions in its review of the plans between deliberation and planning, policy empowerment and policy progress, and policy institutionalisation and politicisation as means of achieving policy change. It finds that whilst Tasmania and Victoria are re‐engaged states that are reinventing state policy, as yet they are failing to meet the governance challenges of sustainability.  相似文献   
852.
战后以来,日本曾长期奉行以"贸易立国"战略为指导、以多边贸易体制为框架的对外贸易政策,因为这一制度安排给日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日本对FTA和EPA的关注日渐升温,并逐步发展起一套系统、明确的FTA战略。从背景来看,其对外贸易政策的转向是国内外政治经济形势变化的产物。就性质而言,FTA战略是日本在新时代的"贸易立国"战略。处理好开放和保护的关系、克服多元官僚制的困境、重视日中FTA,是日本FTA战略不容回避的问题。  相似文献   
853.
由于经济增长的差异,新兴市场日益崛起,亚太地区日益崛起,其中中国崛起尤为瞩目。纵观权力转移历史、理论与现实,中国积极寻求融入当前美国主导的国际制度安排,在战略上是正确的,中国成为这一制度的得利较多者,也是满意者和维护者。因此综合长期战略和当前金融危机冲击下的策略,除了积极推动美国对当前制度进行适应性变革外,对于美国目前的困境,中国应该量力积极帮助,共同促进全球经济早日复苏和全球善治,与美国"同舟共济"符合中国战略利益,中国需要战略规划;同时,需要面向未来,准备好美国经济复苏后的策略变化。美国凭其发达的金融业在全球财富再分配中占领制高点,金融业的发展意味着可以在财富的再分配中获得竞争优势,因此中国需要大力发展现代金融业。  相似文献   
854.
分析海盗的法律概念、由来及特点,介绍全球联手打击海盗的措施与效果,详细介绍国际海事组织(IMO)针对海盗和海上犯罪行为专门制定的《海上刑事法案准则》(草案)。  相似文献   
855.
泰国广告一方面吸收了西方广告先进的制作技术,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本民族文化与民族特性,以其独特的泰式幽默及浓厚的民族性,在全球广告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风格.本文拟通过广告这一"窗口",通过具体广告案例,解读泰民族文化特色与民族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856.
在国际关系中,人们一般总是把政治、经济和军事作为国与国关系的首要考量因素,而把文化认同、民族心理等要素置于次要地位.但相对于前者的易变性、表层性,文化和心理要素更能在深层次上发挥潜在的影响作用.中日作为同属东亚文明圈的两个大国,两国关系的发展一波三折,令人困惑.究其原因,除却双方之间的现实利益冲突之外,在更深层次上,它与中日民族间的文化及心理认同的差异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857.
杨萍  秦怡 《青年论坛》2010,(3):121-123
我国引入独立董事制度后,有利于改善公司治理结构,保护中小股民的利益。但我国的独立董事制度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只有采取相应的对策,才能使该制度更加完善和规范。  相似文献   
858.
交通管理专业作为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重点建设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师资团队建设、课程体系重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资源共享、服务行业及社会方面取得了明显效果,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专业建设的理念与目标更要符合行业需求。要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和改进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和深化专业课程建设,推进和深化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改革,做实、做强实践教学保障。  相似文献   
859.
欧美日发达国家财政支农的经验值得借鉴,虽然国外与我国的国情不同,但他们的一些做法,比如,补贴政策、支持政策、立法支持、援助政策、公共政策等,可以为我国农村制度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860.
当前,流域水资源消费负外部性问题愈益尖锐,现实症结应在于流域政府纷纷实施了地方保护的策略选择,体现为一种政府外部性,其衍生的根由则在于流域政府权力产权界定不清导致了相互间正交易成本的出现.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相关启示,须建构流域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从而规范流域政府各自权力产权,降低因相互摩擦所引发的交易成本,由此即可以减少或消除此种政府外部性,最终求解流域水资源消费负外部性问题.由于反复博弈模型和制度主义的援证,公民退出选择与呼吁力量的驱动以及流域公共利益观念凸显和官员的理性自觉,流域政府间横向协调机制之建构成为可能.而其主要类型的界分则同样可以受新制度经济学启发并吻合治理的行动逻辑,进而区分为科层机制、市场机制和府际治理机制等三种,它们相互存在替代性但更应实现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