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6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49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1909年,清政府由四川调遣新练陆军一协进藏。至1912年底,入藏川军在清王朝覆灭的动乱中被迫全部撤出西藏。清末川军入藏有诸多背景,既有清中央加强在藏地位、遏止英帝国主义侵略的主观原因,也有全国范围内以新军替代绿营,尽快使在藏英军撤出的客观需要。川军进藏后对巩固国防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在辛亥民元之际,川军在袍哥控制下出现了严重失误,犯下了一定的罪行,对当时西藏局势的动荡负有责任。  相似文献   
72.
受到中东变局波及的中东国家,尽管结构背景大同小异,但各国爆发的社会运动带来的国内影响却截然不同,如突尼斯和埃及发生了较为平和的变革,而利比亚、叙利亚却爆发了内战。社会运动在不同的国家之所以产生不同的结果,原因在于抗议者能否形成跨阶层动员以及军队的立场选择。抗议者形成跨阶层动员,是社会运动得以持续并实现规模扩大的前提;在大规模社会运动面前,军队内部是否发生分裂,则决定该国是否爆发内战。就此而言,社会运动演变为内战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形成跨阶层动员,一个是部分军队支持抗议活动或在抗议活动中保持中立。这一分析模式有助于研究者对社会运动是否会演变为内战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73.
论思想政治工作起点由主体要求向客体需要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工作起点的转换,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应基于客体的实际需要,将主体要求客体需要统一起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现实存在的许多问题,往往是由于颠倒了主体要求和客体需要的位置,强调主体要求,忽视客体需要状况而造成的.实现这个转换必须探究其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从理论、历史、现实各个层面上寻找根据,并在实践中有步骤、分层次的实施.  相似文献   
74.
The study of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army and monarchy in Morocco provides support for the argument that coup-proofing and institutionalisation enable civil leadership to enhance and maintain civilian control over the military. Through a strategy of coup-proofing implemented by the monarchy to protect itself from coups d’état, the army had been depoliticised. Through institutionalisation the Moroccan army is now governed by a clear set of constitutional and legal norms, principles and procedures with a system based on meritocracy. This approach is helping to stabilise relations between state and society and avoid power struggles between civilian leaders and the armed forces.  相似文献   
75.
本文认为我国对有关枪支、弹药、爆炸物犯罪的司法解释不够完善 ,实际操作上存在误区 ,提出了如何完善的建议 ,特别强调军队人员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76.
This article examines the divide between national and local collective memory in Poland and investigates the role of “memory activists” in mediating and exploiting this divide. It narrows its focus to the ethnic cleansing of Poles by the Ukrainian Insurgent Army (UPA) from 1943 to 1944 and the forced relocation of Ukrainians in Poland, Operation Vistula, in 1947. It surveys local and national newspapers to understand competing interpretations and analyzes what incidents (e.g. protests, disputes, commemorations, reenactments, etc.) related to these events take place in local communities. It highlights the many actors, “memory activists,” and associations involved in pushing specific, often ahistorical, interpretations of these events – motivated by political gain, careerism, or personal conviction. It uses the theoretical works of Maurice Halbwachs and Karl Mannheim to effectively distinguish between local and national phenomenon and to elucidate the various nuances of collective memory.  相似文献   
77.
中央苏区红军在赣江流域分为东、西两路军后,西路军改变了中央原定的战略方向和战略中心而形成新的战略行动,并非完全是“左”倾路线控制下的产物,由此对中央苏区和中国革命发展也产生了特殊的积极意义。西路军以西线战场的开辟配合了东路军的胜利进军,为中央苏区和邻近苏区准备新的反“围剿”战争创造了条件;在推进根据地发展中增强了中央苏区与湘赣苏区相互联系的战略力量,扩大了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在整顿河西苏区肃反扩大化中挽救和凝聚了革命力量,增强了革命队伍的信心;在具体战争实践中形成了符合革命实际的战略基点和战略战术原则,成为中国革命道路探索链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8.
党员干部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否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有极大的影响。桂林红色文化是构筑桂林精神家园的重要载体,是引导党员坚定理想信念的宝贵资源。挖掘桂林独特的红色文化资源对加强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党员牢固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9.
人民军队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密切相关。胡主席提出的“三个提供、一个发挥”是对我军新世纪新阶段新的历史使命的科学概括,也是我军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价值体现。我军要为和谐社会做贡献,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从严治军和依法治军、信息化战争和培育战斗精神等多方面的关系,而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履行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0.
中西传统文化与军队思想教育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西军队思想教育都深深扎根于其传统文化的母土,其差异根源于各自传统文化的不同价值取向.这表现在三方面以群体还是个体为本位,以人伦抑或契约为基础,建基于农业经济还是海外殖民性经济.目前,中西军队思想教育都在相互吸取对方的优长,以增强其针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