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48篇
各国政治   106篇
工人农民   31篇
世界政治   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6篇
法律   236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130篇
政治理论   180篇
综合类   4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主要介绍经老挝境内的古代丝绸之路通道以及作为内陆国家,老挝将如何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东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在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发挥作用和实现共赢。  相似文献   
32.
张溪 《政法学刊》2014,(3):11-14
建国初期,新中国面临复杂形势和严峻局面,中国共产党率领中国人民在废除国民党《六法全书》以后,在法律不完备的情况下,创造性通过"运动治国""社论治国"的方式,用指示、规定和命令等政策、媒体和法治的方法,管理和治理国家,形成独特的管理国家的规律,为当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3.
王敏 《台湾研究》2014,(2):46-54
近几年来台湾与东盟经济关系呈现出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台湾对东盟投资额和双方贸易额快速增长,东盟在台湾对外经贸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攀升以及双方经贸交流合作日益密切,其中台湾与新加坡率先签订“经济伙伴协议”,标志着台湾与东盟国家的经济关系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双方经济关系的快速发展是东盟经济的“引力”、大陆经济转型升级的“推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湾当局政策“助力”这三股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未来台湾与东盟经贸往来有望继续保持平稳发展态势,东盟对台湾经济重要性将持续上升,台湾也将东盟及主要国家列为对外商签VrA的重点对象,但可预见的是,双方经济关系将继续在“一个中国”框架内运行,且不会从根本上影响两岸经济关系发展大局。  相似文献   
34.
宁乐然 《法学论坛》2007,22(5):128-131
关于道路交通事故的定义,《道路交通安全法》在《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的基础上作了修改.从法学和逻辑学的角度上分析,修改后的定义仍然存在着定义不准、概念不清等问题,影响到该法的准确实施.科学定义道路交通事故概念,首先要明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立法目的和法律特征,其次要明确道路交通事故概念构成的内在要件和外在要件,第三要遵从语词规则.  相似文献   
3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政府能力——公共产品的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现代化的一个关键环节.从一定意义上说,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过程就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的改善及供给结构的优化过程.从公共产品的视角出发,有利于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政府能力的本质、问题与成因,政府与乡村自组织的关系等重要方面.我们认为,政府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主要责任者,政府供给农村公共产品的程度与质量是政府能力的重要表现;农民的自组织化是提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及促进基层民主发展的内在要求;厘清政府与乡村自组织的关系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应有之义.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政府既能够承担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责任,又能够在公共产品供给中处理好与乡村自组织的关系,为此,应当划分好政府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责任;改革乡村治理结构,提升基层政府的能力;培育农村自治组织,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效率;处理好政府与农村自组织的关系,促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相似文献   
36.
我们党提出和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战略性的考虑也是客观需要。反映了党和政府与时俱进的思维和谋略,它尊重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边疆民族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它的特殊性,从哲学的角度,可以从六个方面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37.
交通安全管理部门为履行好法律所规定的义务,必须将义务融会在道路通行条件安全隐患信息反馈、非交通性活动交通安全影响评价、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设施优化、道路通行信息透明化四个制度之中,通过良好的运转机制,让履行义务成为一种日常的工作行为和规范化的工作过程,进而才能从优化道路通行条件这一层面提升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质量。  相似文献   
38.
近代刑法学自产生以来,经历了从启蒙主义的刑法思想到刑事古典学派(旧派),再到刑事实证学派(新派)的发展历程。新、旧两派的争鸣极大地推动了刑法学理论的繁荣,为各国的刑事司法提供了深厚的理论根基。现时刑法理论中折衷主义盛行,并朝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9.
Important research programs within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advance culturalist arguments to explain failure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Focusing on the work of Douglass C. North and Avner Greif, this article argues that such arguments rely on an essentialist conception of culture that is both historically inaccurate and analytically misleading. Greif’s work in particular rests on a selective use of empirical data that ultimately distorts the deductive models that are at the core of his work. As a result, both scholars use culture to account for outcomes that are more adequately explained as the product of social conflict and political struggles—struggles in which culture plays a far more contingent and destabilizing role than the one they attribute to it. What is needed, I argue, is to link arguments about the persistence of inefficient institutions with a sociologically informed conception of culture as an ensemble of resources that enhance rather than constrain the scope of individual agency. To come to terms with the effects of culture on institutional formation and change it is necessary to replace the essentialism articulated by North and Greif with a strategic-instrumentalist view in which culture is compatible with a wide spectrum of economic behaviors, individual actions, and thus institutional trajectories.
Steven HeydemannEmail:

Steven Heydemann   is a political scientist whose research focuses on democratization and economic reform in the Middle East, and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stitution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more broadly. Heydemann received his Ph.D. from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in 1990. He is currently vice president of the Grant and Fellowships Program of the U.S. Institute of Peace, and adjunct professor at Georgetown University. From 2003 to 2007, he directed the Georgetown University Center for Democracy and Civil Society. He is the author of Authoritarianism in Syria: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Conflict, 1946–1970 (Cornell University Press 1999), and the editor of War, Institutions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Middle East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2000), and of Networks of Privilege in the Middle East: The Politics of Economic Reform Reconsidered (Palgrave 2004).  相似文献   
40.
近年来,从小泉、安倍、再到福田,日本政府都非常重视构成两国关系之潜流的精神和价值理念领域。特别是前首相福田转变了小泉和安倍的"价值本位"外交方向,并从"回归古典"着手,力图通过重构中日两国的精神、价值大厦,使中日关系不仅仅是一种利益、利害关系的存在,而是建立在双方共同理解、追求并能够互相接受的价值阈值的基础之上。这样,中日关系才可能从根本上克服其脆弱性的一面,从而走得更远。而中日两国在第四个政治文件中就此所达成的共识,即为实现这一目标的"新向度"。无疑这是前首相福田对中外交的重要遗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