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9篇
  免费   48篇
各国政治   106篇
工人农民   31篇
世界政治   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6篇
法律   236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130篇
政治理论   180篇
综合类   48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80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70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2020年是中新建交30周年,30年来,中新关系在政治、经济、人文、安全等领域发展迅猛;频繁的高层互访、密切的经贸合作、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以及务实的军事合作,都彰显出双方关系的先进性与引领性。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与时俱进、效益优先,文明互鉴成为中新交往的宝贵经验和财富。中新在交往过程中讲究循序渐进、求同存异,充分尊重对方的发展模式,充分照顾对方的舒适度,成功地达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政府间合作项目。毋庸讳言,30年来,中新关系也偶有嫌隙,但整体向好是一个大的发展趋势。2020年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继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事件。突如其来的疫情既是严峻的考验,也为中新双方的合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在后疫情时代,双方在医疗卫生、社会治理、数字经济、金融法律、第三方市场等领域的合作将大有作为。中新两国应当充分发挥"快捷通道"的作用,继续深化跨境电子商务、数字城市建设方面的合作,致力于将新加坡打造成"一带一路"的超级中转站。  相似文献   
52.
新精神活性物质更新快,种类繁多,缺乏国际条约的监管,列入联合国管控目录困难,加之一些国家和国际社会对大麻等毒品管控降低,给我国在新精神活性物质类毒品的监管带来困难.具有成瘾性和社会危害性的新精神活性物质才能成为列管对象,毒物分析技术人员在列管程序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我国对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监管法规规定了相关列管程序,毒...  相似文献   
53.
社会主义新农村养老保障探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新形势下,传统的农村养老体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因此在巩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的同时,逐步建立和完善多样化的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势在必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下,有必要探索出一条多层次、灵活多样的农村养老之路;发挥个人、家庭、政府、社会的协力,最终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这一夙愿。  相似文献   
54.
中国是印度尼西亚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之一,既是印尼最大的出口目的地,也是印尼第一大进口来源国。而对于中国来说,印尼不是主要的贸易伙伴,只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新兴市场。从中印尼两国贸易商品结构分析的结论看,印尼可以在农业原材料、食品、燃料、矿物和金属方面加大对中国的出口,而中国可以在制成品方面加大对印尼的出口。两国贸易的互补性指数表明两国在技术条件、要素禀赋、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基本属于垂直型产业间贸易,具有较为广阔的贸易发展空间。当前中国与印尼的贸易正面临着一些障碍与困境:印尼频繁对中国发起贸易救济立案,中国与印尼之间的传统能源贸易也面临不可持续的困境。鉴于以上各种原因,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投资印尼,来提升两国的经济合作水平。  相似文献   
55.
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研究生产关系。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用唯物主义的自然史的方法论述经济关系。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有如下新境界:准确把握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准确把握中国经济新常态,创新宏观调控思路和方式等。历史发展没有止境,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的开拓也没有止境。而要不断开拓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需要有科学的方法论和正确的思考方式,既着眼当前又立足长远,做到“六个坚持”,具有批判精神,尤其是必须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56.
在经济全球化浪潮面临挑战和"一带一路"倡议方兴未艾的复杂国际背景下,中国企业面临发展机遇与人权相关风险的双重挑战。国际工商业与人权议程尤其是联合国《工商企业与人权:实施联合国"保护、尊重和补救"框架指导原则》蕴含着丰富的企业人权责任。我国可从政府与企业两个层面采取应对措施。在政府层面,可以制定并执行相关法律与政策;制定工作指引,建立监管体系;制定工商业与人权行动计划。在企业层面,应当把尊重人权原则纳入公司治理;主动发布人权履责报告,加强对话与合作。  相似文献   
57.
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可大致分为宗亲会、地缘类社团、业缘类社团、宗教类社团,以及文化社团等。文冬是马来西亚华人社团较为集中的地区,玻璃口新村作为紧邻文冬市区最大的新村也有一部分华人社团分布其中,新村现有的华人社团为两家宗亲会、两家文化类社团和一家私会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村内社团已经体现出了定位本地化和管理专业化的特点,成为联结当地华人的纽带,也是当地华人与外界沟通的桥梁。经过长期的发展,新村的华人社团在团结新村村民、促进新村和谐发展、发扬华人传统文化等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也存在着社团经营后继无人、运行经费不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8.
The New Zealand Government'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Framework (PIF) is aimed at public sector organisational improvement. The PIF exemplifies h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ew public management (NPM) challenge the evolution of performance systems attempting to go beyond performance management. The paper provides an empirical example of the operation of the PIF, using a theoretical frame derived from the literature. The analysis suggests that the PIF design does not yet mitigate the effects of gaming, synecdoche, and reputation-protecting behaviour. The common graded ratings continue to hold the attention of those to whom the PIF is important, acting as a proxy for the whole performance of the organisation. This is a case study of how, despite promising adaptations, performance improvement efforts remain hampered by NPM limitations.  相似文献   
59.
本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指导,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重要论述作为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立足新时代中国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的发展变化,对新时代工人阶级地位和作用的特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其发展趋势,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0.
Choice in Public Services: Crying 'Wolf' in the School Choice Debat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hoice, diversity and personalisation have been key to the New Labour project in public services. With the emergence of a reinvigorated Conservative party as a credible electoral threat, and the end of the Blair era, it seems appropriate to consider the continuing viability and longevity of the New Labour public service project. In this article, I approach the issue of choice in public services through an examination of the long-running controversy over choice in the English secondary school system. I argue that the opponents of choice have been reluctant to engage with the notion of choice in public services due to concerns over the supposed negative effect that consumer choice has on the equity and quality of service provision. This paper aims to challenge the claim that any element of choice in education necessarily has deleterious effects on social justice. I argue that the case against school choice has not been decisively made and that school choice can, in principle, form part of a socially progressive educational project by redistributing power to service users and helping to maintain popular support for public provision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