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7篇
  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18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65篇
中国共产党   110篇
中国政治   257篇
政治理论   31篇
综合类   23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6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61.
Disparities between increasing urban economic power and cities' limited political autonomy have put pressure on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in many countries. Some authors have claimed that this process leads to a strengthening of the position of cities with respect to higher state levels such as regions or the nation state. The aim of this article is to test this hypothesis for the case of Switzerland. In the first part, we show that, due to the existing intergovernmental framework, the current dynamics of urbanisation (which we describe as “metropolization”) have produced specific problems for governance in Swiss urban areas: spillovers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osts and benefits, new political cleavages between core cities and surrounding communes, as well as increasing autonomy conflicts between cities and cantons. In the second part, we argue that initiatives taken in order to tackle these issues of urban governance have contributed to transforming Swiss federalism. “Politikverflechtung” is increasing in urban areas. In particular, the new federal urban policy has introduced a new vertical dimension of co‐operation between cities, cantons and the Confederation. Although Swiss cities have gained new influence in the process, we conclude that cantons still hold the key position. Therefore, like other federalist countries, Switzerland has not experienced a considerable strengthening of urban governments with respect to higher levels. Nevertheless, current developments in this area can be seen as a move away from the hierarchical pattern of co‐operative federalism towards a more heterarchical pattern of multi‐level governance in Swiss intergovernmental relations.  相似文献   
662.
从战略高度认清城乡统筹发展的大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姜作培 《桂海论丛》2003,19(6):38-4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是党中央科学把握世界各国现代化发展的一般规律 ,深刻总结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处理城乡关系问题的经验教训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行这一决策对推动城乡繁荣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663.
山区公安机关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面临维稳工作的复杂性、治安形势的严峻性、安全隐患的多样性、涉毒违法犯罪的严重性、群众法制意识的淡薄性、警务保障的滞后性等形势,必须做到观念求新、工作求实、改革求效、执法求公、保障求力、队伍求严,努力实现公安工作新跨越的目标.  相似文献   
66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解决贫困问题上取得了伟大成就。但一些地区的贫困问题依然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经济社会发展思维往往定势于环境、资源、投资等要素,发展观念未能走出误区。在当代,解决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必须走出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665.
本文介绍了知识经济的特征和要求及对民族地区的影响,提出了知识经济时代民族地区发展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666.
本文根据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精神 ,在分析扶贫开发和扶贫资金重要意义和作用的基础上 ,针对当前扶贫开发和扶贫资金使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最后提出了加快扶贫开发和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率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67.
一、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概况贵州是多民族的省份,少数民族有苗、布依、侗、士家、彝、讫佬、水、回、白、黎、壮、毛难、瑶、蒙古、满、土、东乡、仫佬、羌、京、藏、景颇、傣等23个,其中苗、布依、侗、土家、彝、瑶、回、白、水、仡佬等民族,是贵州的世居少数民族.全省少数民族的分布存在着多层次的聚居区和杂散区.迄今为止,有3个自治州和11个自治县,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人口为1331910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41.3%;其中汉族5797853人,占全省汉族总人口的27.41%,少数民族人口7521247人,占全省少数民族人口的66.9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是第一层次的少数民族聚居区,相对而言,非自治地方是少数民族的杂散  相似文献   
668.
少数民族民事习惯法治化既是中国法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法治建设的重要工程,关系着中国整体法治建设事业能否最终取得成功。因此,论文从立法和司法两个法治化的中心环节上对民事习惯的立法化、司法化路径进行了深入的探析,以期尽快实现少数民族民事习惯与国家民事法制的无缝对接与融合,加快民族地区国家统一法治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669.
贵州民族自治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贵州民族自治地方的文献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670.
林雄辉  王艳 《行政与法》2006,(12):24-25
党中央强调指出,全党要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重中之重”,体现了党的一贯主张和方针政策,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主体思想,体现了社会和谐发展的整体部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