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8篇
  免费   10篇
各国政治   121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29篇
外交国际关系   357篇
法律   57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15篇
政治理论   76篇
综合类   5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21.
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对东亚货币合作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危机时代,为了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东亚货币合作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借鉴欧元主权债务危机及其产生的原因,东亚货币合作应进一步扩大共同基金规模,稳步推动地区金融与货币合作,并在区域内建立经济与金融状况监管体系与救助退出机制,有效防范各国金融与财政风险;加强政治对话与经济合作,在市场选择的基础上稳步推进区域货币合作发展;同时,推动国际信用评级体系改革,妥善应对信用危机。  相似文献   
722.
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是中国国家安全利益的重要内容之一,是中国东北亚安全战略与安全政策制定的重要依据。当前国际关系研究中,尚未对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加以明晰的认知与界定,加强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与现实意义。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可从外部环境、内在结构、现实挑战和护持策略等多维度作一全景审视。中国东北亚安全利益的环境处于既非霸权稳定又非均势和平的地区特殊安全结构之中,处于实力变异进程中稳定性趋弱的地区安全秩序之中,其实现面临难以消解的结构性困境。从东北亚安全利益的内在结构看,可分为从核心到边缘的四个层次:政治安全利益、军事安全利益、经济安全利益和生态安全利益。这四个层次的安全利益在现实层面分别面临多方面的威胁和挑战。多层次的东北亚安全利益,亦须从政治、军事、经济、生态诸维度加以维护,制定和实施全面、有效、可行的区域安全战略。为维护和实现中国的东北亚安全利益,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平发展的战略方针,以实力求和平;超越传统战略思维,以新安全观导向的地区安全战略来弱化和消解东北亚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723.
安全预期、经济收益与东亚安全秩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丰 《当代亚太》2011,(3):6-25,5
冷战后,东亚地区不仅没有进入一个充满紧张和冲突的时期,反而维持了相对长时间的和平状态。有关东亚安全秩序的既有解释主要强调的是体系结构或过程,但不足以解释东亚安全秩序内部的动力和机制,以及这种秩序蕴含的内在不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本文提出了一种功能论的解释,认为美国和中国分别为东亚地区提供了安全预期和经济收益两项最为重要的公共产品,是维系当前东亚安全秩序的基础。然而,在中国崛起和美国重返东亚带来的冲击下,这两种地区性公共产品的供给脱节和供给矛盾使既有东亚安全秩序面临内在的不稳定性。为了应对这种不确定性,达到稳定周边环境和缓解崛起疑虑的效果,中国在为本地区提供稳定的经济收益的同时也需要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采取积极的安全保障措施,营造东亚安全秩序的新基础。  相似文献   
724.
李巍 《当代亚太》2011,(4):6-32,5
冷战结束以来,东亚的经济地区主义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至今仍然没有发展出一个成熟稳定的区域制度框架来推动区域经济进行深度整合。该地区多重制度框架相互竞争,造成了一种"制度过剩"的特殊格局。这导致东亚地区在经济整合的过程中,缺乏有力的制度推动和有效的区域治理,具体表现为该地区至今仍难以建立有助于提高经济绩效的经济要素完全自由流动的统一经济区;难以采取集体行动,共同应对来自外部的各种经济风险和冲击。本文认为,东亚地区多重制度竞争的背后,是由于与该区域相关的主要行为体对塑造东亚经济秩序有着不同的利益偏好和战略诉求,他们各自极力推动对自身有利的区域机制,从而形成"制度过剩"。主要行为体在东亚的主导权竞争以区域制度竞争的形式展开。随着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的加速崛起以及美国决心重返东亚,东亚经济整合中制衡与反制衡的矛盾将日益突出,从而带来更加激烈的制度竞争,这是东亚经济地区主义遭遇挫折而非取得成功的标志,东亚地区将因此继续沦为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碎片"。  相似文献   
725.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11,27(1):86-91,2
发展农机综合产业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依据劳动替代、产业基准和现代经济增长理论的分析判断,发展农机综合产业具有广阔的前景。从东盟市场的需求以及国内外竞争对手情况的分析表明,发展面向东盟的广西农机综合产业具有竞争和政策的优势,具备发展的基础和有利条件。基于东盟的整体经济水平的差异性和层次性,面向东盟的广西农机综合产业的发展,应选择集群化战略、基地化战略、低成本扩张战略、高质量售后服务战略、产品持续创新战略。  相似文献   
726.
东盟国家都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官方语言,英语和华语在这些国家的语言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探讨东盟国家官方语言及其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727.
东南亚华商在东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中国具有同文同种的优势,具备了在东盟和中国两地投资创业的成功经验,因而东南亚华商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中独具优势,参与积极性也更高。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深入,东南亚华商在促进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尤其是中国企业对外投资等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这将有利于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间的全面友好关系,同时也为海外华侨华人自身提供更为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728.
近代早期的葡萄牙既是信奉天主教的旧教国,也是最早向海外扩张的欧洲殖民国家。葡萄牙的宗教狂热决定了其在殖民活动中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天主教的影响。本文以近代早期葡萄牙在东亚海域的殖民扩张为背景,从几个方面探讨了天主教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