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3篇
  免费   14篇
各国政治   123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4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8篇
法律   123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43篇
政治理论   168篇
综合类   23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64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在刚刚结束的俄罗斯大选中,现任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获胜,普京的支持是梅德韦杰夫获胜的重要原因。新一届政府继续推行普京路线,但是在政治体制上将会出现事实上的调整。在对外关系中将继续以维护国家利益为中心,开展多极化的务实外交;在经济上,新一届政府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确保经济增长、调整经济结构。  相似文献   
42.
This article explores efforts to bridge multi-disciplinary research and policy engagement to tackle child poverty in the contexts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ased on the experiences of Young Lives, an international longitudinal policy-research project. It focuses on a case study involving the application of research evidence on child poverty to shape policy debates concerning Ethiopia's second-generation 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y Paper (2006–2010). The discussion is situated within theoretical literature on the interface between knowledge, policy, and practice, which supports the conceptualisation of policy making as a non-linear dynamic process. It pays particular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ding the political and policy contexts of Southern countries, rather than assuming that they should simply import Northern-derived models of advocacy. It concludes by identifying general lessons for translating research into social-policy change.  相似文献   
43.
日清公司(日清汽船株式会社)是二战前日本在华航运企业的重要代表.在其32年的企业经营中,一直受到日本政府的"补助金"资助,是日本航运界担负着其政府"国策使命"的"国策会社".通过对日清公司的兴办及运营状况及其对长江流域社会经济产生深刻影响的考察和分析,可以揭示其侵略本质,反映日本战前对华航运业的投资不单纯是一种经济行为,而是日本对华侵略的重要决策之一.因此,日清公司实质上就是日本对华经济侵略的一个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44.
回顾十几年来的中俄关系,可以说,两国关系发展虽有波动,但总体而言,是不断向前的.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徘徊期后,中俄关系很快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如今,两国关系已渐趋稳定,走向成熟.基于中俄两国均处于经济腾飞的特殊发展时期,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今后,在两国关系的发展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有磕绊.我们应理性地看待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应重视这种战略关系,又不能过于倚重.  相似文献   
45.
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的社会政策保持了基本的连续性。尤其是叶利钦之后的俄罗斯,政府对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进行了巨大的投入,居民收入的增长和生活的改善非常明显。经济危机爆发之后,俄罗斯反危机政策更是赋予了社会政策以特别的使命,不仅缓解了危机的烈度,也起到了社会稳定器的作用。俄罗斯社会政策解决了国家长期发展需要面对的两个重要问题:一个是国家长期发展的人力资本积累问题,另一个是社会扩大再生产的可持续性问题。  相似文献   
46.
If one analyzes Austrian integration policy, a range of repeating elements becomes visible. Starting with the 1950s, continued efforts to intensify economic and trade relations with the Common Market can be witnessed. This occurred in the form of step by step cooperation with European institutions. Since 1955 Austria's integration policy had been accompanied by the maintenance of and focus on 'permanent neutrality'. Among the EFTA states, Austria was the country the EEC sympathized with most, for it was important with regard to foreign and trade policy in the context of the East-West conflict. Austria was of central geostrategic significance. With regard to Russia's attitude, Austria succeeded in underlining its 'special case'. Austria's policy of going it alone failed in 1967 for several reasons, not only because of Italy's veto. There were also French reservations and Russian objections. Bridging the gap to Brussels revealed wishful thinking that was only to become true in 1972. An arrangement of bilateral tariff and trade treaties with different EFTA states and the EEC and ECSC came into force.  相似文献   
47.
近年来,澳大利亚创意产业迅速崛起,受到全球关注。本文试图从历史视角探讨澳大利亚文化政策的形成和变化,从而得出该国文化政策获得成功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48.
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出现了重要转变。这一转变既是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政府核不扩散政策进行反思的结果,又是修复美国国际形象和维护其世界领导地位的战略需要,更是美国对朝鲜和伊朗的核开发问题施加压力的一种手段。奥巴马政府对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调整,有利于国际核军控工作走上正轨;将对中国产生多重影响;对地区核问题的解决所产生的效果具有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49.
随着全球化进程逐步深入,政策议程已经越来越多地受到跨国经验的影响.各种团体、国际组织以及各类政策制定者越来越多地"转移"国际经验到本国的政治、经济与社会中,而处于这一进程中的我国政策制定必将更加不可避免地受到这一趋势的影响.因此,如何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研究政策转移的特点及规律,特别是探索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转移体系,以对当下我国政策过程实践有所启发和帮助,是我们亟待解决的新课题.文章以全球化为背景,通过对我国政策转移的回顾与反思,针对影响我国政策转移的主要障碍及其症结,尝试建构当前我国政策转移的框架体系及保障机制,以供我国政策转移实践之参考.  相似文献   
50.
以色列建国后,其面临的恐怖主义威胁先后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与此相适应的以色列反恐政策也先后进行了多次调整。以色列反恐政策体系来自其长期的反恐作战实践,并深受其历史文化经历的影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综合性以及崇尚“先发制人”等特征。虽然以色列的反恐政策成功地维持了其社会的正常运转,但由于其反恐斗争仅是巴以冲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故而在巴以冲突得不到解决的情况下,它不仅无法走出诸多反恐“困境”,也难以获得反恐战争的最后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