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9篇
  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118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27篇
外交国际关系   97篇
法律   2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17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11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自1972年中美关系“破冰”以来,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之内的中美关系经历了1972—1989年、1989—2017年以及2017年之后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制衡、塑造与争胜先后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的逻辑核心。在第一阶段,美国对华的国家安全战略逻辑是“借重以制衡”,即借助中国来平衡苏联,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一度被美国视为“友好的非盟国”。在持续时间最长的第二阶段,美国的国家安全战略逻辑是通过“接触以塑造”,希望塑造中国的政治经济模式以及对外行为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中国一度被美国视为潜在的战略伙伴。在2017年以来的第三阶段,美国试图通过“竞争以制胜”,防止中国的发展超越美国,美国国家安全战略视阈内的中国以及中美关系全面转向消极。50年来,中美关系经历过两次转向和重构,目前第二次转向和重构仍在进行中。过去50年,中美关系总是关系到美国全局性国家安全利益的重大问题;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涉华部分超越党派之争,有着较强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很多议题和提法都长期存在,或者早有伏笔。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涉华议题的内容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丰富;中美关系的合作面和竞争面都有明显增长,但竞争面的比重大幅上升。  相似文献   
52.
中国、美国、东盟三边关系自形成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内涵。当前的中国、美国、东盟三边关系较为典型地反映了当今国际社会国家间矛盾与共同利益并存的复杂局面,因而形成于冷战时期的传统三边关系理论无法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未来中国、美国、东盟三边关系的发展将受中美关系的走势、东亚区域一体化、中国的发展及其对外战略的选择3个关键因素的影响,其走势较为乐观。  相似文献   
53.
王勇 《现代法学》2011,33(3):142-150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对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法律性质存在着极大的争议:中国认为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是有拘束力的条约,美国却否认这一点。这种争议的结果既严重损害了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的权威性,更严重阻碍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根据国际条约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理论,特别是从条约的基本特征、美国国内法关于条约的定性、三个联合公报的履约情况等方面进行的深入分析表明,中美三个联合公报确定无疑是有拘束力的条约。基于此,中国政府应该积极寻求维护中美三个联合公报权威性及其条约性质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5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美两国先后将对方视为威胁自己的敌人、遏制苏联威胁的“伙伴”和相互竞争的对手,中美关系也因此经历了对抗、合作和竞争三种关系状态。在这三种状态下,台海关系也因此分别处于对抗状态、缓和状态和波动状态。由于台海关系与中关关系有很强的关联性,中国要解决台湾问题和保持台海关系的稳定,需要慎重处理中关关系,同时还要尽可能加强中关关系的合作特性。中美关系的平稳发展有助于台海关系的缓和与台湾问题的解决。解决台湾问题的成本会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5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面对国际国内新形势,社会主义国家掀起了一股改革浪潮。然而,改革的旗帜下却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一方面,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改革发展为"易帜"。而中国、越南、老挝、古巴、朝鲜的改革开放则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重大突破,为当代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成功经验与启示。总结这些经验与启示对于推动社会主义继续向前稳步、快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6.
蒋真 《西亚非洲》2012,(2):112-127
自伊斯兰教什叶派成为伊朗官方宗教以来,在伊朗政治现代化进程中经历了参与、退出,再到主导的过程,从而使伊朗政治进程总是在宗教和政治两大因素间徘徊。从巴列维王朝的世俗化改革到霍梅尼神权政治理论的实践,宗教和政治两大因素在伊朗国家发展道路抉择中的竞争性,在本质上反映的是现代社会对宗教地位的定位问题。如何实现宗教与政治间的平衡,始终是伊朗政治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7.
《国际相互影响》2012,38(1):93-115
It is widely recognized that many of the samples we use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s are the result of some selection process. Not surprisingly, selection model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At the same time, the role of strategic interaction has begun to play a more important role in statistical analyses. However, it has not been clear how statistical strategic models and selection models relate to each other, or what the effects are of employing one when the other is the more appropriate model. In this article, I 1) clarify wh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scholars cannot shield themselves from selection bias simply by assuming their results are limited to a given sample; 2) show how recent statistical strategic models relate to traditional selection models and generalize the two sets of models by deriving a correlated strategic model; and 3) examine the effects of misspecifying either correlated errors or strategic interaction. My results indicate that failure to model the strategic interaction produces worse specification error than failure to account for correlated disturbances. In fact, traditional bivariate probit models appear to be superior only when states are almost completely uncertain about each others' preferences.  相似文献   
58.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外交领域积极推行全方位外交,努力发展同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中阿经贸论坛于2013年9月正式升格为中阿博览会,成为中阿关系史上又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中阿博览会在推动中阿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稳定和发展中阿关系提供了更高层次的互动机制,具有重大的国际政治意义。  相似文献   
59.
The current paper discusses Taiwan's policie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during the period 1988–99. These policies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realist’ and ‘non-realist’ theoretical approaches. The realist position regards Taiwan's South China Sea policies as an outcome of its relations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nd the Southeast Asian countries. These policies are fashioned and implemented in a coherent way by a unitary state. Two ‘non-realist’ positions are identified. One focuses on influences from domestic political parties and party factions, bureaucratic segments and economic interests. The other emphasizes the impact of transnational alliances, mainly through oil business lobby groups allied with mainland Chinese partners. The investigation sustains much of the realist argument. It is, however, argued that party politics and bureaucratic infighting has had an independent effect on Taiwan's South China Sea policies, while the impact of oil business interests has been limited.  相似文献   
60.
《Democracy and Security》2013,9(1-2):40-60
This article assesses European responses to the Arab uprisings and, in particular, the introduced change in the European Union policy toward its southern neighborhood. The presented analyses provide a profound scrutiny and assessment of the new version of the 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 empirical evidence of persisting security considerations post-2011 in Euro–Arab relations, and a more elaborated vision of future Euro–Arab relations, attempting to balance between three considerations: security, democracy, and governan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