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38篇
  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565篇
工人农民   98篇
世界政治   265篇
外交国际关系   521篇
法律   220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71篇
政治理论   231篇
综合类   153篇
  2025年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146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99篇
  2014年   120篇
  2013年   510篇
  2012年   152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3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5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21.
Following the Civil War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colonies that were predominately ‘Yankee’ and Confederate sprang up in Brazil. In contrast to the subject's historiography, we seek to show how these colonies were the result of in the first case, the actions of Imperial diplomacy and in the second case, spontaneous interest by Southerner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slavery in Brazil. This proposition is supported by primary sources, as they indicate the presence of significant teams of slaves in the Confederate colonies in Brazil, while slavery was prohibited in their ‘Yankee’ counterparts.  相似文献   
922.
香港沦为殖民地后,美国在港活动愈趋频繁。时至美西战争前夕,美国驻香港总领事的委任及其活动为美国军事行动提供了重要支援;在港英当局奥援下,美国方面对菲律宾香港委员会开展舆论、情报及司法等斗争,并思考战后如何利用华人开发菲岛;为策应香港部署,广州、上海、新加坡与马尼拉等地美国领事与香港展开合作,加速并吞菲律宾。上述行动构成美国在东南亚扩张的重要环节,香港成为美国在远东扩张之战略要点,是菲岛以外不见硝烟的"战场"。  相似文献   
923.
李大陆 《当代亚太》2020,(2):100-125,153,154
在国际体系变迁的背景下,东南亚三个主要的南海争端国越南、菲律宾和马来西亚普遍采用对华对冲战略以应对中国崛起带来的不确定性。但是,三国的对华对冲差异何以存在仍是个尚需进一步澄清的理论问题。在政治结构具有较高自主性的情况下,民族主义诉求强度以及国内政治权力结构变迁是影响三国对华对冲差异的主要因素,导致三国分别实施了对抗、均衡与合作三种不同类型的对冲。二者通过执政者的合法化战略影响对冲的实际演化,弱民族主义诉求推动争端国采取合作型对华对冲,但随着民族主义诉求增强且政治权力结构趋于集中化,争端国将采取均衡型对冲;在民族主义诉求增强且政治权力结构趋于分散化的情况下,争端国将采取对抗型对冲。国内政治权力结构的未来演变可能导致南海争端国实施更具对抗性的对华对冲战略,推动南海局势发生于中国不利的变化。  相似文献   
924.
俄罗斯在叙利亚乱局中的表现,近期再次成为国际热点。自2011年介入不断升级的叙利亚危机以来,俄罗斯目前已经成为主导叙政治进程的主要外部力量。在俄罗斯此次应对叙利亚危机的外交中,东正教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早在帝国时期,俄国就持续介入叙利亚事务。俄罗斯与叙利亚自古以来的东正教文化交往,影响着沙俄对安提阿教会和叙利亚东正教徒的情感,成为沙俄加入中东大国角逐的突破口。此次介入叙利亚危机,是历史的延续。俄罗斯东正教会领导人的公开发言、其附属机构在国际组织对叙基督徒问题的宣传以及提供人道援助,起到了公共外交的效果,一定程度上使俄罗斯的介入和军事行动合法化,获得了俄罗斯国内外民众的理解与支持。东正教因素的上述多重影响,是俄罗斯介入此次叙利亚危机、并成功实现其外交策略和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925.
In a comparative assessment of the pre-pandemic living conditions of migrants and refugees in six South American countries, we analyse the structural and contingent challenges imposed by the COVID-19 pandemic on these populations. We argue that they are particularly exposed to the harmful effects of the pandemic, given their segmented incorporation into labour markets and their limited and fragmented access to and exercise of health, housing, and other social rights. The evidence points to a significant deterioration in their livelihoods and social inclusion, and potential profound changes in (im)mobility regimes caused by pandemic-induced restrictive measures.  相似文献   
926.
以"宪法"和"地方自治法"为准绳,韩国实行地方自治制度,以团体自治和居民自治相结合的自治模式,由选举产生的各级地方议会、政府具体行使自治权。20世纪50年代,韩国经历了短暂的、不完全的地方自治,之后中断了31年。自20世纪90年代至2010年6月,韩国共举行了5次地方选举。韩国政党通过推荐或支持候选人参与教育监和教育议员以外的地方自治团体首长和地方议员的选举,积极地介入地方自治的整个过程,从另外一个侧面反映出了韩国政党的参政方式和特点。  相似文献   
927.
“恨”是韩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特征,要理解韩国人必须理解其“恨”文化。为了解“恨”文化在今天的传承情况,本文以现行韩国高中文学教科书上册为例,对其中“恨”文学所占的比例、这些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恨”的特,占、、成因以及化解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恨”文学在高中文学教科书上所占比例仍然很高,这些作品中虽然有“恨”但没有复仇情节,即“恨”不引发“复仇”。但在近现代作品中,“恨”已经有了明确的外在目标,日本侵略和朝鲜战争引发的“民族之恨”所占比例较高,很多故事中“恨”没有得到化解,在“恨”达到最高潮时以悲剧结尾。笔者认为今天韩国人的“恨”心理已经具有了引发外向攻击行为的可能。教科书中大量存在的“民族之恨”可能起到强化韩国人民族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928.
吴晗 《当代韩国》2010,(4):79-88
二战后朝鲜半岛成为冷战的前沿阵地,美国为了执行冷战反共的战略,需要韩国有一个强大的政府和稳定的政局。美国还帮助韩国实现了军事现代化,极大地提高了军队的社会政治地位,栽培扶植了一批韩国新军人。这些军人以全斗焕等韩国陆军士官学校的毕业生为代表,建立秘密军事集团"一心会"。这支新军部集团在冷战的背景下迅速壮大,抓住朴正熙遇刺事件的时机,通过一次次政变夺取军权、政权,打击社会民主力量,最终从冷战的工具成为韩国的统治者。当冷战缓和、终结,民主力量壮大的时候,韩国威权统治也就到了终点。  相似文献   
929.
朱伟东 《河北法学》2005,23(1):121-123
在1979年的《离婚法》实施前,南非法院主要根据普通法规则来确定对涉外离婚案件的管辖权,即由当事人的住所地法院对离婚诉讼行使管辖。在《离婚法》实施后,根据该法,南非法院可以根据任一方当事人的住所地或通常居所地为由来对涉外离婚诉讼行使管辖。  相似文献   
930.
浅析《孙子兵法》对现代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启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德厚 《行政与法》2005,(10):124-125
《孙子兵法》是举世公认的中外军事学术史上的名著,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不仅涵盖军事领域,而且涉及到政治、经济、行政、心理、领导科学、法学等,本文仅就其对现代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影响从六个方面作一初浅的分析:一是注重上下同心的组织环境;二是坚持严格选才,辅以教育,资以激励的行政用人原则;三是主张因利乘便,因地制宜的权变思想;四是提倡利害兼顾,以利为重的行政价值观;五是强调精干的行政组织原则和速胜的行政效率意识;六是强调重视外部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