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82篇
工人农民   33篇
世界政治   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68篇
法律   95篇
中国共产党   17篇
中国政治   29篇
政治理论   74篇
综合类   160篇
  2025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89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1.
《Communist and Post》2014,47(1):59-69
This paper is designed to shed some light on possible impacts of globalization and Europeanization on social security reforms in one of the new EU member state - Lithuania. The paper is based on 67 expert interviews conducted with the political elite, academics, journalists, senior civil servants, interest group representatives and the economic elite. 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higher influence of globalization through the activities of such supranational agencies as the World Bank and the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compared to the impact of cognitive Europeanization on social security reforms.  相似文献   
412.
世博安保后勤保障应针对世博安保周期长、人员多和执勤难度大以及点多线长、高度分散的实际和实战的要求,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各类方案,明确保障重点,切实做到保障有效有序。要建立医疗绿色通道,设立卫勤保障点,定期组织医疗巡诊,保障民警身体健康。要采取灵活保障模式,拓宽供应渠道,加大战备物资的采购储备,提高持续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413.
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教育人的工作,教育人的具体途径虽然很多,但基本途径无非是两条:一条是通过语言,给人以启发,运用讲道理的方法去说服人;另一条是通过行动,给人以示范,也就是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去影响人、带动人。这两个方面是相辅相成的,说得使人信服,做得使人佩服,才能给人以良好的教育和感染。政工领导要注重自己日常的言行举止,塑造自身良好的形象,用人格的力量来增强所队政治工作的效果。  相似文献   
414.
第三部门发展面临的三重困境及出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部门在成为政府助手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自身也遭遇着意识的、制度的和结构的三重困境。本文提出,必须加快培育公民社会,促进公民权利意识和自为意识的觉醒;完善制度建设,以法治精神构筑第三部门发展的理性规则秩序;壮大中产阶层,促进社会阶层结构"橄榄形化",多方施力帮助第三部门尽快步出困境。  相似文献   
415.
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种全新理念的现代展览会,是一个超大型的集展示、游览、交流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博览会。展期将历时半年,参观总人数预计超过7000万人次,展区的面积达5.28平方公里,人群密集,包含多种公共场所的治安特点,具有多元化和复杂性。世博会作为一项影响较大的全球性活动,极易成为恐怖分子的袭击目标。2010年世博会期间,上海将汇聚大量各国政要、知名人士、国内外游客和珍贵展品,这些人、事、物极易成为形形色色犯罪活动的侵害对象。在我国社会转型期间出现的大量社会矛盾,作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也将在特定时间、场所等适宜条件下激化。在此,我们针对上海世博会的潜在安全风险和不安定因素进行分析,并对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安全保卫工作提出构想。  相似文献   
416.
无形财产的界定在法学研究中是一个较为模糊的问题,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对其进行观察。文章在分析了无形财产界定问题产生的理论渊源后,使用实证主义的归纳法,对现行制度中“无形财产”的概念作出梳理和界定。然后,文章初步考察分析世界遗产地的两类新型无形财产——“世界遗产称号”和“口头和非物质遗产”,提出了跳出物权法传统上的“所有权归属”的思维定势,从公共需求和利益平衡出发,根据特定无形财产的特点构建法律保护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417.
This article analyzes how and why labor diplomac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American foreign policy in recent years. Labor diplomacy—a term coined by practitioners in the Department of State—refers to the work performed principally by labor officers (also called labor attachés) at American embassies around the world and, more specifically, the advocacy and promotion of core labor standards within the context of U.S. human right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The five internationally recognized core labor standards, as developed by the International Labor Organization (ILO), are: freedom of association; the right of collective bargaining; the elimination of forced labor; the effective abolition of child labor; and the elimination of discrimination in employment and occupation. The article explores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bureaucratic factors that contributed to the revitalization of labor diplomacy during the 1990s. These include: a growing appreciation for the linkage between labor standards and trade in the globalized economy; the Clinton administration's decision to pursue a clos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AFL-CIO, particularly after the 1997 fast-track debacle; and the changing bureaucratic dynammics within the Department of State. The article also reviews U.S. initiatives, both through the ILO and unilaterally, to strengthen respect for core labor standards around the world, and how these efforts have helped shape American policy toward the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The article concludes with an analysis of the outcome of the recent WTO Ministerial Meeting in Seattle and a prognosis on the future of labor diplomacy.  相似文献   
418.
王启梁 《法学家》2012,(3):1-17,175
李昌奎案代表了一类"简单的""难办案件",无论法官如何决策,处理结果都不能取得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该案反映出这是一个法律世界观缺乏整体性和融贯性的时代。民意、司法与政治之间复杂的互动,以及社会对刑事司法系统的不信任,虽非中国特有的问题,但暴露出部分中国司法人员和学者对司法公信力、合法性、稳定性的理解是单维、偏颇的,缺乏健全的司法理念。经由对该案的讨论,本文强调,司法应该弥合而不是加大法律与社会的差距,如果司法要参与社会变革,它必须满足民众对公正的基本心理需求。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兴起,使人们得以在事件流中辨识法律的社会意义,多元的法律世界观有可能获得融贯。  相似文献   
419.
论哲学化的法理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理学名称经历了从部门哲学、法哲学、法律哲学、法理学到哲学的法理学的演变过程;法理学学术问题有描述性问题、规范性问题和哲学问题三种基本类型;研究法的哲学问题的法理学实际上就是法的世界观的学问,具有人的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特征;在当今时代研究法理学哲学问题的最好途径和最好方法是对历史中的法理学进行理解和解释。  相似文献   
420.
频繁的世界危机凸显出全球化时代下国际问题不可阻挡的跨国溢出与无序的世界治理秩序之间的深刻矛盾。从能源到气候变化问题,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到传染性疾病的防治,从国际金融系统的稳定到跨国宏观经济协调,政治、经济、安全问题复杂交织,世界越来越陷入动荡不安之中。当前处于世界新秩序重构的重要转型时期,中国不断增加的国家实力、声望和影响力赋予其在世界新秩序的构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旨在阐述中国在新秩序构建中的力量平衡、制度融合与理念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