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3篇 |
免费 | 5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2篇 |
工人农民 | 62篇 |
世界政治 | 13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42篇 |
法律 | 302篇 |
中国共产党 | 96篇 |
中国政治 | 244篇 |
政治理论 | 113篇 |
综合类 | 49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6篇 |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9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116篇 |
2013年 | 131篇 |
2012年 | 98篇 |
2011年 | 89篇 |
2010年 | 91篇 |
2009年 | 105篇 |
2008年 | 87篇 |
2007年 | 76篇 |
2006年 | 91篇 |
2005年 | 72篇 |
2004年 | 74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58篇 |
2001年 | 45篇 |
2000年 | 1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3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3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世纪50年代引自苏联的犯罪构成四要件理论,在新刑法确立罪刑法定原则、废除类推制度后,缺陷凸现,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司法实践的要求,难以提供犯罪标准.依犯罪标准为目标的犯罪构成理论应坚持法定性和实践性原则,在科学地解释刑法中对犯罪的全部规定基础上,建立符合刑事司法实践内在逻辑、逐级深化的开放式立体体系.重构犯罪标准理论体系,对于落实罪刑法定原则、解决原理论与司法实践脱节的缺陷,满足司法人员定罪需要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2.
法律人工智能的法理是"实践之法理",是证成法律人工智能实践之正当性的理据,它反映人工智能的技术理性与法律实践理性相融合以揭示法律运行的规律和特征,是"法外之理"的又一阐释。法律人工智能的法理逻辑在于辩护和证成,其价值不仅为法律人工智能提供法理解释和学理支撑,还在于规范和引导法律人工智能的发展。法律融合人工智能有其天然条件,探究其蕴含之法理是法律融合科技之法理的新命题,法理形式理性是辩护法律人工智能之法理的本质特征。法理之要义应在于指导人工智能理解和遵循立法及司法规律,符合法律任务的特征,满足法律实践的需求,定位和发挥"辅助手"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63.
“形成抚养关系”是婚姻家庭法律中常见的用语,但在理解和执行上却千姿百态。将非血亲关系间的扶养关系重构为实际父母子女关系、亚父母子女关系、有扶助事实三个层次并分别规定程度不同的权利义务,是重组家庭法律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64.
法律的思想实践即主体以法律工程设计模型为对象而在自己的思想和观念中进行的以思想操作与思想实验为核心的思维实践活动。法律的思想实践是全部法律实践活动在逻辑上和事实上的真正起点。思想性、实践性、现实性、创造性、感性与理性的有机结合,是法律的思想实践的基本特点。合法性、正当性、合理性、客观性和逻辑一致性,则是法律的思想实践必须遵循的实践理性原则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65.
随公共卫生事业发展,过度医疗如悬崖转石般兴起.医疗机构及医务人员违背行医规范而实施过度医疗,不仅侵蚀国家正常的医疗卫生秩序,也不断加剧医患信任危机.国内法律对过度医疗行为的规制尚且停留在民法和行政法领域,刑事立法仍空白.医疗事故罪、非法行医罪、诈骗罪等现有相关罪名在规制过度医疗行为时暴露局限性,并不能合理规制过度医疗行... 相似文献
66.
中国宪法惯例问题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具有宪法典的国家,而没有所谓的不成文宪法。中国的宪法惯例必须紧紧围绕和依赖宪法规范才能存在和发展,如果主要的宪法规范都无法实施,宪法惯例一说就大为可疑,因为惯例是规范的"润滑剂"而非"溶化剂"。在这个意义上,宪法惯例和政治惯例不可混为一谈。至于中国宪法的实施途径,首要在于宪法的法律化和违宪审查机制的建立,那些零星、有争议的宪法惯例是无法独当宪政建设之重任的。宪法惯例的不恰当泛化,已构成对宪法规范性的直接挑战,因而有必要重申宪法的规范性。总之,寻求对中国宪法实施问题的解释,最紧要的不是去寻找和确认业已存在哪些宪法惯例,而是要去追问和探求是否存在宪法惯例发展的土壤和机制。 相似文献
67.
Jesse Lubin 《Family Court Review》2009,47(1):129-147
This Note advocates for state laws to be amended to implement family group conferencing (FGC) as the first step in cases of alleged child neglect. FGC was developed in New Zealand nearly twenty years ago and have since become a realistic method of balancing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children, families, agencies, courts, and communities involved in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A FGC is a meeting among family members and professionals that is conducted in order to develop a plan for a child who is the victim of neglect. FGC places the family at the center of the welfare proceedings and empowers them to reach a solution without having to resort to the often lengthy and expensive adversarial court system. If FGC is incorporated into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s throughout the United States,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parents, social services, and the courts could increase, helping families adequately address the problem of neglect and getting the children out of the child welfare system quickly and more efficiently. 相似文献
68.
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探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培养既懂理论、更擅实务的实践型法律人才是我国大多数院校法学教育的努力方向。为此,我院通过培养具有丰富法律实务经验的"双师型"教师,出版法学核心课程系列特色教材与法学实践课程系列特色教材,开设庭审实务等实践性课程,在法学核心课程讲授中坚持以法条为中心、以案例为素材、以品牌教材为辅助的原则,建设校外实践基地,并辅以有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最终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69.
近年来,肇始于西方的刑事和解成为了我国刑事法理论界和实务界研究的热点,司法机关更是对其进行了试点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对刑事和解内涵的把握存在一定的偏差,实践中司法机关大多把金钱赔偿作为实现加害人与被害人和解的唯一手段,致使公众对刑事和解不甚了解。以恢复正义理论为视角,从提倡和解手段的多样性、鼓励社区参加刑事和解程序和设立司法机关监督下的独立的调解机构等方面入手,对完善我国司法实践中的刑事和解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0.
论盗窃网络游戏虚拟财产行为定性的法律根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司法实务对盗窃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行为存在较大的分歧。其中的盗窃罪定性较为切合实际,但说理并不充分。网络游戏虚拟财产在本质上是一种债权凭证.我国法律将作为债权凭证的纸币拟制为物的先例说明完全可以将虚拟财产归入《民法通则》、《刑法》、《继承法》所规定的“其他财产”以及《物权法》所规定的“其他动产”之列。据此,盗窃网络游戏虚拟财产构成犯罪的,同时触犯盗窃罪与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两个罪名。属于想象竟舍,可择一重罪处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