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8篇
  免费   3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8篇
法律   288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1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9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我国,尽管现行法律尚未对诱惑侦查在毒品犯罪侦查中的运用作出规定,但从缉毒实践来看,诱惑侦查的运用还是相当广泛的。有人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判,但我们认为在当前的国情状态下运用诱惑侦查手段侦查毒品犯罪有其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毒品犯罪的自身特点决定了诱惑侦查运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我国有限的缉毒资源与日益严峻的毒品犯罪形势之间的矛盾决定了诱惑侦查运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运用诱惑侦查手段侦查毒品犯罪是当今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通例。  相似文献   
122.
狱侦耳目制度在中国历史上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其存在有深厚的理论基础。但是随着日益严峻的犯罪趋势,狱侦耳目制度被滥用早已背离了该制度设立的仅仅提供线索的初衷。狱侦耳目制度作为一种侦查方式,功能异化为刑讯逼供或者引诱犯罪,不仅影响司法公正,还践踏了人权。文章结合狱侦耳目制度的发展历史重点阐述该制度存在的理论依据、在刑事侦查技术中的地位以及取得的证据的使用,分析狱侦耳目制度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以及出现的问题,旨在提出合理且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3.
刑事侦查中处于被追诉地位的未成年人正当权利极易被忽视或受侵害,为有效实施少年利益最大化保护的原则,国际公约除了规定未成年嫌疑人享有辩护权、不得自证其罪等一般性诉权外,还制定了侦查组织和人员的专业化、犯罪背景调查、特别援助、隐私权特别保护、限制羁押等刑事侦查国际标准。我国已加入相关公约,立法上也在逐渐与国际标准接轨,但案件侦查过程中仍存在着专业化实质缺乏、审前羁押率较高、特别援助不到位、案件处理不及时、程序不够简约等差距,需进一步加强与完善,以体现对被追诉未成年人的司法和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124.
在侦查破案中,面对各类案件智能化水平升级和越来越少的现场痕迹物证,传统的侦查模式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犯罪心理痕迹的研究利用更显得尤为重要。全面收集、有效捕捉犯罪心理痕迹才能更多地掌握和利用犯罪信息,从而为判断案件性质、确定侦查范围和方向、准确刻画犯罪嫌疑人以及证实犯罪、深挖余罪提供更多的情报信息,从而大大提高侦查破案水平。  相似文献   
125.
侦查监督权和公诉权是检察机关的重要权力,二者的有效衔接,可以提高司法效率,节约司法资源,强化法律监督,形成内部合力。实践中,由于捕诉两部门之间信息交流不畅,案件协商制度不健全,因而造成监督不全、监督不力、案件质量不高。为此,捕诉两部门必须转变观念,提高素质,加强交流,制订统一完善的实施细则,建立长效互动机制,进而实现捕诉有效衔接,增强监督合力。  相似文献   
126.
When bloodstains are detected at crime scene using presumptive tests (e.g. luminol, phenolphthalein, leuchomalachite green), it is important to establish the real human nature of each stain. This is possible using confirmatory tests. One of these is rapid stain identification-blood (RISD-blood) a lateral flow immuno-chromatographic strip test format which allows the identification of human blood by detection of glycophorin A, a red blood cell membrane antigen, using two anti-human glycophorin A (GPA) monoclonal antibodies.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assess the sensitivity of RSID-blood test in old, degraded bloodstains and in some bloodstains previously treated with BlueStar Forensic, a presumptive test which is often used in crime scene investigations to detect latent bloodstains. The genetic analysis of all bloodstains of confirmed human nature was subsequently performed using the AmpF1STR Identifiler PCR Amplification Kit (Applied Biosystems), to validate the possibility of obtain a consistent and reliable DNA typing results.  相似文献   
127.
利用视频侦查方法实现刑事案件的侦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刑事诉讼法》明确视听资料作为证据之一后,视频侦查被作为一种新的侦查方法开始使用,目前已经在侦查实践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与刑事技术、行动技术、网侦技术并称为侦查破案四大支撑技术.关于视频侦查的研究,各地公安机关从实践办案角度总结了许多办案经验,国内视频、影像专家对解读视频及影像技术标准有所建树等.在此基础上,本人对视频图像侦查方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个人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8.
为了提高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刑侦工作总体水平 ,各地纷纷进行了刑侦机制改革 ,其中一个重要尝试就是实行探长制。实行探长制是进一步深化刑侦机制改革的必然要求。探长制的具体操作包括探组组建、分工情况及工作制度、措施等方面。作为改革的探索 ,探长制存在不足 ,需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9.
测谎原理、冲突与法律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谎是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测谎证据也是自然科学与法律科学交叉共生的结果。通过鉴定结论,可以利用科学技术,给案件的侦破、公诉以及审判带来一些国家层面上的便利,但是,测谎证据同时也会引起国家利益与个人权利、科学与否的冲突。这里,问题的关键是如何给测谎证据以正确的定位。  相似文献   
130.
目的探究眼动追踪在测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使用随机数字法将40名被试分为两组,实验组在实施模拟犯罪后利用眼动追踪仪记录其在观察靶刺激和非靶刺激时的瞳孔直径、注视时间、注视点和眨眼次数,对照组直接采集眼动数据。采用t检验分析实验组和对照组在观察靶刺激与非靶刺激时眼球运动参数的差异,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存在差异的眼球运动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估计眼球运动参数甄别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有效性。结果实验组观察靶刺激与非靶刺激时相比,平均瞳孔直径减小、注视时间延长、注视点减少(P<0.05),但眨眼次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观察靶刺激和非靶刺激时上述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平均注视时间与注视点呈负相关(r=-0.255,P<0.05),平均注视时间与平均瞳孔直径之间呈负相关(r=-0.218,P<0.05),注视点与平均瞳孔直径之间呈正相关(r=0.09,P<0.05)。平均瞳孔直径、平均注视时间和注视点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03、0.621和0.580。结论眼动追踪仪所测得的平均瞳孔直径、平均注视时间和注视点在实验室条件下可以用于测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