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84篇
  免费   136篇
各国政治   208篇
工人农民   250篇
世界政治   25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94篇
法律   768篇
中国共产党   684篇
中国政治   1305篇
政治理论   510篇
综合类   18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89篇
  2019年   93篇
  2018年   93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06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69篇
  2013年   563篇
  2012年   401篇
  2011年   371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458篇
  2008年   436篇
  2007年   352篇
  2006年   423篇
  2005年   380篇
  2004年   421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30篇
  2001年   25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Biotechnology, rather than being defined as a distinct industry like steelmaking or shipbuilding, is instead a scientific knowledge base—a rapidly evolving technology—that has economically valuable applications in such diverse industries as pharmaceuticals, medical diagnostics, agriculture, bioenvironmental remediation, and chemical processing. Biotechnology has captured the imagination of ambitious scientific investigators and investors seeking high rates of return, as well as stat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ficials who hope to anchor the industry in their locality and reap the industry's economic and employment rewards. Biotech is still at an early stage of its development, and there are many competing hypotheses about its future development. Most importantly, biotechnology involves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science resources in which the federal and state governments have made substantial investment. One key question is how to leverage this investment for future economic growth.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policy issue related to the commercialization of biotechnology, its role as an engin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the appropriate public policy response.  相似文献   
992.
毛泽东时代 ,要使新中国在不利的国际环境下立足 ,国家现代化发展目标首先是求强 ;邓小平时代 ,则以求富为国家现代化的发展目标 ,开创出了改革开放的大局面 ;后邓小平时代 ,面临世界经济一体化和新一轮新技术革命的挑战 ,国家的现代化目标是“以人为本”的社会全面均衡发展 ,这是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的事业  相似文献   
993.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理论 ,与邓小平“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 ,有着历史的内在联系 ,两者的理论前提就是科学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994.
本从化发生学的角度,分析“晋江模式”是如何在大传统与小传统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以此透视化与经济发展模式之间的关系。“大传统”是指一系列改革开放政策所形成的制度环境,“小传统”是指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和地理环境中形成的晋江地方性化。由于存在晋江地方性化的“小传统”,才会在统一的“大传统”下,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晋江经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995.
产业工人技能水平能否更好地匹配产业发展的方向,实现技能劳动力的供求动态平衡,关系到 能否为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力资本支撑。工会组织通过推进职工素质建设工程、开展劳动技 能竞赛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等,在提升产业工人技能水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基于大连市产业工人 的微观调查数据,发现加入工会显著促进了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的提升,且对制造业产业工人的影响更显著。机 制检验发现,工会通过开展职业培训提升了产业工人技能水平。研究建议:在实践中应充分利用工会资源为产 业工人提供形式多样的职业培训;完善产业工人技能评价方式;加强与职业院校合作,推动多层次多样化的职 业教育资源服务于产业工人技能提升。  相似文献   
996.
针对我国新闻网站普遍面临的有社会效益而无经济效益的生存困境,文章提出了我国新闻网站可持续发展的六大盈利模式,并分析了各自的利弊,提出了相应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997.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指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坚持以人为本,是破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钥匙。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相似文献   
998.
江泽民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学术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术界广泛深入地研究了江泽民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实现的方式以及该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重大理论创新,并形成了一定的共识,但也有较多分歧。  相似文献   
999.
本文以浙江为例,在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县域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作用的内生模型,基于浙江省22县(市)的县级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县域金融发展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互动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比较了各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浙江县域金融发展规模、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与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存在高度正相关关系;金融发展效率对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检验效果不显著;实际利率对产业集聚区经济增长的影响不显著,提出在执行利率政策时,不能采用金融发展理论中提高利率、解除金融抑制的政策手段。  相似文献   
1000.
赵志浩 《桂海论丛》2010,25(2):44-48
在中国近代社会的现代化进程是被迫启动的,在这个过程中,逐步接受了西方社会单线发展的历史观念。社会主义制度的选择以及后来的改革开放,都是在进步、进化等历史观的指导下开展现代化建设的,但也出现了一些像贫富差距之类的问题,追求个人之间的公平、民主和自由全面发展等问题提上了日程,此种情况下便需要在注重传统和现实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建立一个具有个性的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