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3篇
  免费   78篇
各国政治   277篇
工人农民   64篇
世界政治   13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84篇
法律   163篇
中国共产党   98篇
中国政治   145篇
政治理论   591篇
综合类   23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85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115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07篇
  2013年   309篇
  2012年   90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6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61.
政治对刑法犯罪理论体系的影响和制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秉松 《河北法学》2005,23(12):6-15
通过对德国从纳粹时期开始至今的犯罪理论体系的发展变化的历史的分析,阐明了政治对于犯罪理论体系的影响和制约,并以日本、前苏联和中国的事例论证了善政、恶政存在,对法律和法律理论都起着支配和控制作用,这样一个世界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62.
很多法律问题和政治密切相关,有些政治问题也需要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波斯纳认为,在美国的文化中,不必因为法律中渗透了大量的政策或政治而大惊小怪,因为法律从来都不是仅仅由法条构成的封闭的系统.法官应该有更高的政治敏感性,以应付各种突发事件.判决的公正与否很大程度上是力量对比折射到人们的政治共识或者道德共识的结果.  相似文献   
263.
近二十年来,金钱政治以一种看似矛盾和不自觉的方式,破坏着台湾执政党和政府及官员的政治形象、权力结构和统治基础,以一种潜在的力量推动着它们的政党政治和政治体制由一元的模式向多元的模式变化,从而加快了多元政治的发展;同时,在巩固民主的过程中,它以一种瓦解体制的形式阻碍着民主制度的形成和稳定.进一步来说,这种腐败在政党政治和政治发展的不同阶段可以产生不同的作用,它或是在巩固政治转型阶段推动政治转型和民主化,或是在巩固民主的阶段推动或阻碍民主的发展,但其总的表现形式都是瓦解体制.  相似文献   
264.
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现代文明的含义、政治文明在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中的地位与作用、民主与集中的发展程度是政治文明进步与否的主要标志、基层民主政治的内涵、民主管理是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核心等论点, 论证了企业民主管理在现代文明中的重要地位, 阐明了企业民主管理的要素构成以及职工代表大会在企业民主管理中所起的主要载体作用。  相似文献   
265.
加强高校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建立和健全有关制度,诸如教代会制度、校(院)务公开等,以制度作为保障。坚持这些制度,能确保教职工民主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66.
论社会对话     
社会对话是我国政治学领域亟待研究的课题。社会对话的产生,有赖于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充分发展,也有赖于社会心理的成熟。在社会对话中,政府如何定位,直接关系到社会对话能否顺利进行及其效果如何。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社会对话模式。成功的社会对话,既是改善治理的关键,又是经济和社会改革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267.
宪政在政治文明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明以民主政治制度为核心 ,以实施宪法、实行法治、制约权力为保障。宪政是以民主政治和法治为基础 ,是宪法规范及其实施并对具体的政治和社会生活产生现实影响的产物 ,是现代政治文明进步的结果和标志。宪政对政治文明具有保障民主政治的运行、建立和维护社会正常的政治秩序、制约政府权力、保护公民权利等方面的作用。树立宪政意识、实行法治和党的依法执政等是政治文明建设中急需完善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68.
至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前,战后日本历届内阁对华一直遵从"政经分离"原则。"政经分离"原则虽然形成于吉田茂内阁时期,但这一原则并不是吉田或某一个政治家的主观设计,而是战后冷战体制,尤其是"日美台体"作用于日本对华关系的自然结果。把握"政经分离"原则的形成过程及其形成的根源,可以为正确理解战后中日关系或是改善或是恶化的历史表象提供一个可诠释的视角。  相似文献   
269.
This article consider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ea Party movement, the character of its thinking and the nature of the interests and constituencies to which it is tied. The article suggests that despite the importance of ideas and interests, and the process of interaction between them, the movement has also been shaped and energised by institutional arrangements. In particular, it argues that there are significant numbers of independent or ‘detached’ conservatives and that the institutional architecture draws them towards political engagement but at the same time imposes constraints. The political friction that this creates has contributed to the anger that has characterised the movement. While the Tea Party movement may, as such, have only an ephemeral existence, independent conservatives are likely to remain a significant and potent constituency and will, within the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that define the American political process, give rise to other movements and protests.  相似文献   
270.
This article uses data from the 2008 Cooperative Congressional Election Study to explain weak support for public financing of congressional campaigns. Previous studies lack theory to explain variation in support and use a flawed measure of the dependent variable. We argue that low support reflects a failure resulting from a collective action dilemma. Citizens desire a campaign finance system that weans politicians from private donors, but are unwilling to pay a small amount in taxes to support public financing. In contrast to conventional wisdom, we show that support for public financing is highest among those perceived to benefit the most from the current system.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most Americans would rather not pay for politics, and that reform proposals must avoid incurring transparent costs on individual citizens to pay for refor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