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1篇
  免费   128篇
各国政治   338篇
工人农民   139篇
世界政治   202篇
外交国际关系   507篇
法律   432篇
中国共产党   360篇
中国政治   705篇
政治理论   987篇
综合类   10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162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209篇
  2016年   200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301篇
  2013年   670篇
  2012年   283篇
  2011年   245篇
  2010年   212篇
  2009年   210篇
  2008年   222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210篇
  2004年   257篇
  2003年   264篇
  2002年   146篇
  2001年   134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个体通常通过一种被称为归因的心理机制从不完全的信息中解释他人做出某种行为的原因。类似但更为特殊的心理机制也会发生在当一个国家的决策者需要理解另一个国家的行为以采取某种应对之策的时候。当外交决策者们在试图解释他国的行为时,他们会将哪些变量纳入他们的考虑范畴?他们对他国行为进行归因的方式是否会因情境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确实有所变化,那么他们在归因时将会存在哪些倾向和偏见?外交决策者通常从能力、决心、利益、意图和该国所处的战略环境五个维度来认知另一个国家行为的原因。而恐惧和族群中心主义均会作用于这五个维度,并且在不同的情境下,两者在各维度的作用方式有所差异。为了验证唐世平提出的行为归因理论,作者采用了一种特殊的内容分析技术——逐字解释文本分析——对1945-1947年间的美国外交档案进行了分析和编码,试图利用二战结束至冷战开始这段时间内美国的主要决策者对苏联行为所进行的数以百计的归因,并对上述归因理论进行经验上的探索。验证结果表明,描述性的证据分析部分支持了这一新的归因理论,但也挑战了这一理论中关于能力、决心和环境维度的部分推断。  相似文献   
242.
地方政府环境责任冲突及其化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静 《河北法学》2008,26(3):34-36
地方政府具有三种环境责任:政治责任、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地方政府的环境政治责任和行政责任之间、行政责任内部存在冲突,其本质是国家利益和地方利益的矛盾以及地方环境利益和地方经济利益的矛盾。化解地方政府各种责任形式之间的冲突,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贯彻地方政府的法律责任和对地方政府进行诱导刺激。  相似文献   
243.
论新形势下钓鱼岛争端的解决策略——以法律手段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对钓鱼岛之主权,有着充分的理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方针是中国对钓鱼岛争端的重大善意释放,然而时下种种迹象表明,中国缔造的中日互信机制已面临困境。采用法律手段解决钓鱼岛争端势在必行,中国应作好充分的准备将钓鱼岛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或司法解决。  相似文献   
244.
我国经历的数次机构改革始终在“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中徘徊。作者在总结“怪圈”形成的原因和运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本身具有不可逆转性;改革实践由于各种利益严重冲突、各类矛盾相互交织而具有了艰巨性;改革的过程由于缺乏法制规范而具有了随意性和不彻底性。据此,作者得出结论,走出政府机构改革的“怪圈”,必须依靠法制的强制力和规范的程序,将政治体制改革纳入到法制的轨道上来,实行依法改革。  相似文献   
245.
在世界政治法律思想史中,社会契约理论源远流长。自伊壁鸠鲁开始,从格劳修斯到霍布斯,从洛克到卢梭,再到康德,他们以自然状态、自然权利、自然法为逻辑起点,演绎出天赋人权、人民主权、分权制衡、宪法至上等理论。这些理论提倡主权在民,在公法领域还探寻了宪政问题,进而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创立宪政制度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对这些理论的深度发掘及有鉴别地吸收运用必将有助于促进我国的宪政建设。  相似文献   
246.
2012年,胡锦涛同志向党外人士提出了进一步增进政治共识、提高履职水平、搞好政治交接的三点意见.当前,为实现新老交替基础上的政治交接,社院学员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精神,准确把握“同心”思想的深刻内涵,不断凝聚多党合作的强大政治共识;要深化对多党合作优良传统的认识,不断赋予其新内涵;要提高履职水平,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参政党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47.
毛泽东的文化观与其政治信仰是密不可分的。"大众化"是毛泽东文化观的一个显著特征。毛泽东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开辟了文化大众化的新时代,文化应该为人民大众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通过自下而上的群众性的"文化革命"运动,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提高人民群众的政治觉悟,从而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信仰。这是晚年毛泽东建设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主导思想。探讨毛泽东文化观与政治信仰之间的关系,对于我们今天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都具有重大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248.
激励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关键所在。在现行的德育框架下,探讨激励的运行机理需要把握两个要点:一是德育工作者如何建立起与大学生在目标、利益上的内在关联性;二是这种内在关联性在大学生身上如何起作用。其中,德育工作者的特性、大学生的特性,以及可能拥有的激励手段系统具有的特性是影响激励机制运行的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249.
建党9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加强自身形象建设,坚持把代表广大人民利益作为形象建设的灵魂,把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形象建设的根本,把与时俱进加强党的建设作为形象建设的主线,树立了我党在各个时期的光辉形象。在继承和发扬我党形象建设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还应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借鉴公共关系学理论,强化政党公关意识,发挥现代传媒作用,不断探索创新我党形象建设的形式和方法,全面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相似文献   
250.
中国古老的清廉文化传统,肇始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确立于汉唐,成熟于宋元明清。主要由政治之道和政治之德构成的清廉文化,其核心价值是清廉,是防范为先、道德自律与自觉的政治治理模式,有助于澄清吏治,防范与减少贪腐行为与渎职犯罪,具有自律性、启示性与警示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