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5篇
  免费   10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7篇
法律   109篇
中国共产党   7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14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61.
采用单抗阻断ELISA法对我国部分省市不同品种、不同类型的鸡群进行了鸡白痢、鸡伤寒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在2309份鸡血清样品中检出阳性359份,阳性率为15.5%,不同鸡场鸡群感染率悬殊较大,从0到54.5%不等。表明,我国鸡群中鸡白痢沙门菌、鸡伤寒沙门菌的流行呈现多样化。  相似文献   
362.
从发生呼吸道症状的病猪鼻腔中分离到 1株病毒 ,经电镜观察、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 ,确定为新城疫病毒。经对鸡胚平均致死时间、鸡胚半数致死量、对鸭胚和鸡、鸭的致死性测定及荧光PCR检测 ,证明分离毒为温和型毒株。  相似文献   
363.
李兴祥 《桂海论丛》2010,26(3):127-128,F0003
20世纪30、40年代新桂系政府对疫病防治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措施,不仅比较有效地防止疫病的发生和扩大,直接保存了劳动力,促进广西医疗卫生和医疗教育的发展。而且还完善了当时广西卫生防疫机制,扩大了政府职能,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政府的理念。然而由于防治物资缺乏,社会动荡等原因,新桂系政府对疫病的防治能力仍然很有限。  相似文献   
364.
目的:了解Wilson病(Wilson''s disease,WD)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异常情况,并分析其发生机制.方法:对30例WD患者的动态心电图特征进行观察分析.结果:WD患者动态心电图主要表现为活动时窦性心动过速(窦速)和休息时窦性心动过缓(窦缓)、偶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早)和室性期前收缩(室早)、房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及窦房传导阻滞等,个别心电图异常明显者为病程长且驱铜治疗不正规、神经系统症状严重者.结论:WD患者的动态心电图存在较多异常改变,其发生机制主要为铜在中枢神经系统沉积所致中枢性自主神经功能障碍,铜在心肌沉积所致心肌损害或肝硬化所致代谢性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365.
从辽宁省某鸡场疑似马立克氏病发病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到1株适应鸭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经蚀斑克隆和细胞传代,成功培育了1株增殖性能稳定的MDV细胞毒株,命名为HC135株;将HC135株第4代细胞培养物分别人工感染非免疫和不同疫苗免疫的SPF鸡,分析其对鸡的致病力,分离毒株攻毒对照组鸡的发病率为100%(10/10),死亡率为30%(3/10);HVT疫苗及HVT/SB1双价疫苗对分离毒株的保护指数分别为22.2和40.0。结果表明,该毒株可以突破HVT疫苗和HVT/SB1双价疫苗的免疫保护,具有特超强毒株(vv+MDV)的特点;也证实了我国商品鸡群中存在vv+MDV毒株。同时比较了HC135株与14株参考毒株的Meq基因序列,发现其Meq基因的ORF内没有基因片段的插入或缺失,推导的氨基酸存在点突变,这种突变符合高毒力毒株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366.
使用培养的狭义伯氏疏螺旋体B31菌株制备可溶性抗原,建立羊莱姆病血清抗体的间接ELISA诊断方法。应用伯氏疏螺旋体阴性、阳性血清评价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根据所建立的方法对从甘肃省甘南地区采集的450份羊血清进行检测。结果显示,该方法对羊莱姆病的阳性检出率和阴性符合率分别为90.1%和90.0%,与羊霉形体、布鲁氏菌、弓形虫以及羊无浆体、巴贝斯虫、泰勒虫等常见蜱传播病原的阳性血清之间没有交叉反应。甘肃省甘南地区夏河县、临潭县和卓尼县羊莱姆病的感染率分别为3.3%、6.1%和4.1%,甘南地区的平均感染率为5.1%。结果表明,本研究所建立的方法能够用于羊莱姆病的血清学诊断,甘南地区可能存在莱姆病的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367.
采用RT-PCR方法从广东省分离的4株鸽新城疫病毒中扩增出F和HN基因片段,并对其进行克隆及序列分析,另外对该4株分离株进行了致病指数的测定。结果发现,分离株NDV/GD-1的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1.84,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287 5,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78h;NDV/GD-2的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1.55,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162 5,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138h;NDV/GD-3的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0.44,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35,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126h;NDV/GD-4的静脉接种致病指数为2.51,脑内接种致病指数为1.35,鸡胚平均死亡时间为84h;分离株NDV/GD-2属于基因Ⅱ型;NDV/GD-4属于基因Ⅶd型,与广西株Gxp40亲缘关系最近;NDV/GD-1、NDV/GD-3均属于基因Ⅵ型,与云南分离株Pigeon/China/YN亲缘关系最近;比较分离株与流行的新城疫基因Ⅶ型毒株的F全基因序列以及分离株与常用疫苗株的F、HN全基因序列,发现核苷酸和氨基酸差异较大,证实这4株分离株的生物学特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368.
为建立产志贺毒素Ⅱ型变异体(Stx2e)大肠杆菌的环介导恒温扩增(LAMP)检测方法,参照Gen-Bank中12条Stx2e序列和9条Stx2序列,针对Stx2e基因保守区域设计并合成4条引物,分别进行了反应条件优化、特异性试验、敏感性试验及模拟样品检测。结果显示,用所建立的LAMP方法对阳性样品扩增所得产物电泳后呈特征性梯状条带,阴性样品的扩增产物电泳后均无扩增条带。建立的LAMP方法对Stx2e+大肠杆菌的最低检出量为38CFU/管,敏感性高于PCR方法(3.8×103CFU/管)。LAMP和PCR对模拟样品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100%。该研究为仔猪水肿病的诊断和Stx2e+大肠杆菌的快速检测提供了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69.
Patients who suffer from Crohn's disease are prone not only to the complications of a relapsing, unpredictable disease, but also to feelings of stigmatization; depression; and increased risk of suicidal ideation, suicide, or drug and alcohol abuse. Cases performed at the Jackson County Medical Examiner's Office from 2008 to 2010 were reviewed. Autopsy findings, investigator reports, toxicology results, medical records, and interviews with survivors were analyzed. Twelve cases of Crohn's disease were recovered. In 10 of these cas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was not the cause of death. Instead, psychosocial consequences of the disease had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in the deaths. The mean age of decedents was 45 years, with a female predominance. In eight cases, the decedents lived alone. Five patients had issues of acute or chronic drug or alcohol use. Five patients committed suicide. These cases underscore the role of psychosocial factors that can contribute significantly to the cause of death in patients with Crohn's disease.  相似文献   
370.
Longitudinal offending research has grown substantially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Despite this increased scholarly attention, longitudinal investigations of the effects of offending on physical health have not kept pace. Acknowledging the intersections of criminology, criminal justice, and public health,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violent offending and chronic diseases among a nationally representative longitudinal sample of young adults. Results suggest that variation across offender typologies (i.e. adolescence-limited, adult-onset, and consistent violence during youth and young adulthood) significantly predicts experiencing chronic disease in early adulthood, with the risk being the most pronounced among those individuals, who demonstrate violence continuity. Study limitations and polic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