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1篇
  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2篇
法律   157篇
中国共产党   18篇
中国政治   107篇
政治理论   29篇
综合类   10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在史书关于匈奴和西域传记中,两汉与匈奴、西域诸国进行的和亲与人质政策贯穿于两汉的整个历史,因此,我们不妨将两汉的和亲和人质看成是一种被“制度化”的常规。本文依据史实,着重讨论这两种“制度”发生、发展及其背后可能的“法理”。  相似文献   
172.
中国对西学的认识经历了由表及里的过程。作为政治体制重要构成的法律制度 ,同步经历了被动接受西方法学思想 ,到最终对西方法律体系的认知。这种由封建宗法法律制度向近代西方法律体系的转变 ,虽然有其残酷和痛苦的一面 ,但同时也有其进步的一面 ,这就是西学东渐、东西法律文化冲撞的最终结果。同时也标志着传承 2 0 0 0余年的中华法系到清末已近解体 ,封闭的、内国法为主的中国法律制度走上了近代法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3.
王斐弘 《现代法学》2005,27(1):14-21
唐格的散佚,使上世纪初在敦煌发现的五件唐格显得弥足珍贵,其中惟一的刑事法律文献《神龙散颁刑部格残卷》尤其值得关注。该文献不仅使我们得窥唐格之原貌,而且佐证了“格”在唐律中的位阶、性质和效力。通过对她的研究,既可明了中国古代法律形式之变异,开掘法律史探析的深度,又可从法学的角度追溯唐格之来源,以阐明其流变,对中华法系史之研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4.
清末民国时期北京的"救娼"与"废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考察晚清民国时期北京娼妓业的发展概况、产生原因与社会危害的基础上,重点分析政府与社会在内外交困的时代背景下,为救助特殊的娼妓群体与消除这个病态社会群体而进行的尝试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5.
考绩是清朝对文官的定期监督制度。清朝考绩制度源于明制而又有变化 ,其定制时间是雍正元年。考绩有明确的方式和程序 ,在程序中对“注考”的要求最为严格。清朝考绩以“四格”评等第 ,以“六法”论处分。考绩评等中以京察一等、大计卓异为朝廷关注之焦点。清朝考绩的实施状况 ,自顺治至嘉道时期较之咸、同以降要好得多。如果宏观地考察 ,考绩制度终清之世未曾间断 ,而且在较长时间内能较好地正常实施 ,对于整肃吏治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所以如此 ,主要原因是历朝君主极为重视和考绩立法较为完善。然而在封建官僚政治体制下 ,清朝考绩在实施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诸多问题 ,最突出的表现一是举劾夫衡 ,二是迎承为尚。  相似文献   
176.
清末关于国民意识中性别与权利之关系的问题,存在着正反两股相悖的思想潮流:一是少数男性女权主义者,尤其是个别先进女性,提出“女国民”的概念,认为女性当然具有相应的参政等方面的权利。二是大多数人在探讨近代国民意识时,或是有意无意地忽视性别这个问题,或是贬低甚至否定女性的国民资格及其相应的参政等方面的权利。文章认为,论者探讨清末女权思潮时,往往有片面夸大之处,因而并不能全面反映客观真实的历史,更无法解释复杂历史的矛盾纠葛。其实,清末人对于女权的提倡与压制并存,双方的力量是极不成比例的,这样正反相悖的两股思想潮流,正是民初女子参政权运动得以兴起与终至失败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177.
枷号刑是独立于五刑之外的附加刑,其由刑具发展演变成法定刑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而从明代的律外酷刑到成为清代的著为常法,这一历史流变过程值得重点关注。从微观角度对明清时期枷号刑的适用范围、刑期长短、刑罚轻重变化做了比较分析,并试图从宏观角度从当时的政治背景和司法环境中寻求原因。  相似文献   
178.
元明清时贵州地区的外来移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元明清不同时期中贵州地区外来移民的方式、来源及民族构成等进行了系统的考察研究,并对其在贵州历史上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作出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9.
《东方杂志》作为立宪派的舆论阵地,对清末教育改革给予很大关注,成为清末新式教育发展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它通过域外视野下的呐喊、官方奏折和已有教育成果的宣传,努力推动清末新式教育改革;在总体肯定新式教育改革必要性和积极性的同时,对新式教育发展过程中的不足提出批评,发挥了舆论媒体在社会发展进程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0.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shifting terrain of pride, profit and power relations in minority language communities under contemporary globalisation. While “pride” associates linguistic-cultural heritage with identity and preservation, “profit” views these as sources of economic gain. In contemporary late capitalism, “pride” seems to be increasingly giving way to “profit”. Arguing that this transformation needs to be interrogated in terms of complexity and that a detailed, multilayered semiotic analysis can open a privileged window for such an inquiry, this study combines critical multimodal discourse analysis and an ethnographic approach to analyse processes of semiotic commodification in handicraft production in the indigenous minority language community of the Sámi in northern Lapland. The investigation focuses on the activities of an innovative Sámi artist and entrepreneur, and within these a range of paper notebooks, which are, although designed by the Sámi artist and sold in her handicraft shop in Lapland, produced by women living at the border of Thailand and Laos. The investigation illuminates two critical shifts: how the move towards profit can open up space to contest the ownership of pride within an ethnic community. Second, how this move makes way for new, globalised modes of production of ‘indigenous handicrafts’ and creates global vectors of power, engaged in both empowerment and exploitation, in the production of both pride and profit. The study thereby contributes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ncreasingly complex power relations and the ambivalence and multiple effects of practices constituting the apparent shift from “pride” to “profi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