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4篇
  免费   30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29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97篇
法律   216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56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14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47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01.
Conflicts in high‐performance sports (HPS) are typically tense and emotionally charged experiences for the athletes, coaches, and sports organizations involved. Such disputes raise intriguing challenges for the mediators handling them. These disputes typically involve multiple parties who often have intensely competitive personalities negotiating a volatile mix of high‐stakes win/lose issues. Mediators typically confront numerous process challenges and must operate within the rigid policy parameters of the various governing organizations involved. Mediation can successfully manage and resolve these challenging disputes, often in creative ways that repair and preserve the parties’ relationships. To be successful in this environment, however, mediators must adapt to and confront the unique dynamics of sports disputes described here. In this article, I examine multiple case studies of mediations conducted through the Sport Dispute Resolution Centre of Canada (SDRCC) with the goal of identifying successful mediation strategies for HPS disputes. The centre, which has made mediation mandatory for almost all cases, had an overall settlement rate over a twelve‐year period of 46 percent, with rates as high as 94 percent for mediations voluntarily requested by the parties. Mediation has been used only sparingly elsewhere in the world for resolving HPS disputes to date, although, I argue, it is a successful tool that should be increasingly used both nationally and internationally. In recognition of mediation's potential role, the Court of Arbitration for Sport introduced updated mediation rules in 2016 and is moving to increase the use of mediation in international sports disputes.  相似文献   
502.
人民调解员职业化有利于提高人民调解专业性,从而提高解决纠纷质量,是创新发展人民调解的重要内容。昆山市在全国率先探索人民调解员职业化道路,取得了显著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结合职业化基本要求与昆山市实践经验,有序推进人民调解员职业化的制度建设,营造人民调解员职业认同环境。建立人民调解员职业准入制度,通过职业培训,落实薪酬制度,加强人民调解员职业监管建立人民调解员职业伦理制度。  相似文献   
503.
与其他非诉纠纷解决机制相比,公安行政调解具有独特的优势。但公安行政调解尚存在违反自愿原则、扩大调解范围、调解与处罚并用等问题,因此,应当科学定位并合理规范公安行政调解行为,以化解矛盾与纠纷,推动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增进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504.
员工的工作幸福感不仅对提高组织绩效至关重要,更有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从依恋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视角,构建并验证了真实型领导影响员工幸福感的链式中介模型,具体包括:自我效能感在真实型领导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工作和家庭真实性在真实型领导与员工幸福感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自我效能感与工作和家庭真实性在真实型...  相似文献   
505.
群众治安调解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点,是公安民警实现"三懂四会",即"懂群众心理、懂群众语言、懂沟通技巧,会化解矛盾、会调处纠纷、会主动服务、会宣传发动"的工作目标。了解群众治安调解工作现状、懂得群众治安调解工作方法、深刻理解群众治安调解工作意义.对维护社会治安、稳定社会秩序.为人民群众构建一个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06.
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我国解决劳动争议的一项重要制度,它是我国长期处理劳动争议实践经验的总结。适应协调劳动关系,发展和谐劳动关系的需要,应当立足于我国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实践经验和本土资源,比较借鉴国外调解制度,改革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构筑多元化多层次的劳动争议调解格局,推进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507.
辽宁省近三年治安调解实践的基本情况表明,治安调解已经成为治安案件查处和平息纠纷,化解矛盾的主要方式。在立法上规范治安调解的适用条件,在制度建设上建立治安调解的考核、激励和监督机制;在实践中推行当场调解程序、辩证处理调解与取证的关系、提高民警调解业务能力、将治安调解纳入“大调解”机制、利用现有立法赋予治安调解书相应的法律效力等是我们在调查基础上得出的思考与建议。  相似文献   
508.
治安调解存在的问题与制度完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治安调解实践中存在缩小或扩大调解范围、违反自愿原则强行调解、程序缺失、效率低、方法简单等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治安调解的范围模糊不清,缺乏可操作性;治安调解基本原则缺失,难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实际需求;治安调解没有或缺少相关程序规定;治安调解法律效力规定不明确,过于笼统;缺失调解无效和调解救济制度。应当从立法进行完善:确立治安调解的基本原则;科学合理确定治安调解的案件范围和标准;设定简捷、高效的正当调解程序;重新设定治安调解的效力;确立调解无效和调解救济制度。并应改革与完善治安调解执行制度:正确认识治安调解的价值,努力提升办案民警的基本素质;创新治安调解工作机制,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减少或避免上访及申诉现象;建立治安调解的奖惩与监督制度。  相似文献   
509.
治安案件调解是公安机关贯彻治安管理处罚法确立的“教育与处罚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对于缩小治安管理处罚的处罚面,以平和的方式解决人民内部矛盾,避免矛盾激化,促成人际关系的和谐,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的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本文从剖析当前治安调解的困境及存在的突出问题入手,对治安调解的策略与艺术进行深入探讨,对于公安机关更为有效地开展治安调解,缓解纠纷,消除矛盾,促进警民关系,维护公安机关的执法形象具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510.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问题日益显著,环境纠纷也越来越多,日益增多的环境纠纷得不到很好的解决,既损害了受害人的环境权益又不利于经济的增长与和谐社会的建设.通过对比研究我国与韩国在环境纠纷解决机制方面的异同,可以借鉴韩国的有益经验,以促进我国的环境法制建设.首先,可以参照韩国的做法,制定专门的环境纠纷调解法,以明确环境行政机关解决环境纠纷的法定义务;其次,应完善我国环境纠纷的诉讼外解决机制;再次,应建立激励公众参与的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