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1篇
  免费   149篇
各国政治   131篇
工人农民   65篇
世界政治   8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3篇
法律   616篇
中国共产党   237篇
中国政治   534篇
政治理论   289篇
综合类   87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8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247篇
  2012年   202篇
  2011年   176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67篇
  2007年   193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242篇
  2003年   180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Studies have begun to look at the potentially crucial impacts of group decentralization and inter-group global networking in accounting for the extent and severity of violence in insurgencies and terrorism. Groups may be able to survive more effectively, evade anti-terror or counter-insurgency strategies, and inflict greater damage or more civilian attacks by operating under more or less centralized leadership, or by making use of the resources of other like-minded groups scattered across borders. While some analysts have examined each of these possibilities, few if any have done so simultaneously with both structural and networking indicators or examined the joint effects of these indicators. We propose to do so in this study by combining existing datasets on terrorist structure and networks. Hypotheses and findings in prior studies have indicated that structural decentralization may lead to more civilian attacks if not more destruction since local cells are freer to act on their own, and that group size and centrality in the global terror networks lead to greater lethality and group survival rates. We re-examine such assumptions here with OLS and logit models combining these effects, and find that in addition to group size, network reach (eigenvalue centrality) rather than group interconnections per se (number of allies) appears to have primary impacts on group lethality, targeting, and survival, sometimes in conjunction with decentralized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  相似文献   
882.
This analysis investigates the limits of colonial modernity in the 20th century Dutch East Indies at a time that coincided with the building of the Indonesian national project. I am interested in the constitution of the national teleology as an inexorable socio-political project, deploying specific racial and gendered economies. As a locus of investigation I choose the literary narratives of two celebrated Indonesian intellectuals (and participants in the anti-colonial struggle), Pramoedya’s Buru Quartet and Mangunwijaya’s Durga/Umayi. Were the impulses of anti-colonial resistance intrinsically national in their orientation? Through what erasures and re-appropriations has the nationalism/modernity paradigm become the medium of decolonisation?  相似文献   
883.
李燕 《俄罗斯学刊》2022,12(2):115-136
2021年版《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公布了当前俄罗斯安全战略的主要目标、国家安全面临的主要威胁、国家安全的未来规划。《2021年安全战略》与之前的2009年版、2015年版相比有较大改变,体现了俄罗斯政府对国内外新形势与国家安全风险和挑战的准确把握。该安全战略呈现出涵盖面广、“综合性”强、“战略内倾”突出、“去西方化”明显等特征。自俄罗斯独立后,中俄两国就开始了安全合作,双方在政治、军事与国防、经济和能源、文化信息与科技以及地区反恐和全球战略稳定等领域的安全合作不断深化,合作呈现出安全理念和安全战略理论上共通性强、在国家和地区及全球安全领域实践中配合默契、双方安全合作方式与途径差异明显、地区安全战略和全球安全理念存在国家利益差别等特征。今后双方将在理论创新、实践深化、区域与全球层面加强配合、推动全球安全秩序更合理及推动构建安全命运共同体方面继续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884.
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结构设计之检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证券投资基金契约结构是证券投资基金法制的核心。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律中存在有关基金契约结构的条款相互矛盾, 基金契约订约方间法律责任不明, 基金发起人充当基金契约订约方违反代理法理、并可能损害投资人权益等弊端, 我国基金契约结构设计应在明确投资基金和基金契约独特的法律地位和性质前提下, 通过修改完善相关规定, 采纳三位一体的二元投资基金契约结构模式, 即以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为订约方, 投资者为相关受益方的三位一体型态, 从而形成基金管理人、托管人为实质受托人, 受益人为实质委托人的二元结构。  相似文献   
885.
人的普遍性决定了价值的普遍性,人的特殊性决定了价值的差异性和多元性。价值的多元性和差异性正是引发不同价值体系安全问题的本质因素。狭义的价值安全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阶层的价值观念没有危险、不受威胁,即观念化价值体系安全。广义的价值安全是实在性价值体系安全与观念化价值体系安全(价值观安全)的统一。国家价值安全由国家内的价值安全和国家价值的安全构成,前者以多元价值主体的价值认同为重要表征,后者以国家的价值主权为重要表征。就其对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的意义而言,价值体系是元文化,且观念化价值体系安全是文化安全的一部分,因而价值安全是文化安全的核心,也是元文化安全,必然地成为国家总体安全体系的重要构成要素;价值安全又意味着国家总体安全体系所有构成要素的价值目标、价值规范的安全,因而又是国家总体安全不可或缺的柔性支撑。  相似文献   
886.
李掖平 《理论学刊》2005,(6):112-115
国民性格的改造与重建作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一个最重要的思想主题,既包含了对特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性扭曲病因的反思追问,又包含了对人性健康发展的祈盼和对理想国民性格的重建,由此衍生出现当代小说揭示批判国民劣根性与发掘颂赞民族性格优良美质的两种思想意向.  相似文献   
887.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6,22(1):70-72
广西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在广西的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广西中小型企业发展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是金融支持力度不足。文章通过对中小型企业的资本结构分析,特别是对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阐述,试图在融资的决策上找出科学的依据,为广西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寻求金融支持。  相似文献   
888.
文章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分析我国教育制度变迁的供求关系,分析我国民族地区教育及教育行政制度的特殊性,进而指出民族地区教育行政制度创新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89.
试论明清之际的贵州民族社会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之际是贵州社会发生变革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贵州民族地区开始并在总体上逐步完成了由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的社会转型。经济上先进生产技术的引进及商品经济的渗透和冲击,政治上从土司缺席的崩溃到流官体制的确立的“改土归流”,是促成这一社会变革得以实现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90.
理性看待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衰、发展和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兴衰发展,有其自己的特殊规律。在国家认同下,各民族具有共同的最高利益和核心价值、共同的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共同的经济生活方式、共同的文化符号系统,从而使文化融合成为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形式。理性看待民族文化的兴衰发展,正确处理民族文化保护与发展的关系,促进各民族文化的共同发展和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