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563篇 |
免费 | 13篇 |
专业分类
各国政治 | 137篇 |
工人农民 | 170篇 |
世界政治 | 83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204篇 |
法律 | 464篇 |
中国共产党 | 306篇 |
中国政治 | 795篇 |
政治理论 | 336篇 |
综合类 | 1081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篇 |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3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44篇 |
2018年 | 46篇 |
2017年 | 52篇 |
2016年 | 53篇 |
2015年 | 62篇 |
2014年 | 161篇 |
2013年 | 360篇 |
2012年 | 321篇 |
2011年 | 229篇 |
2010年 | 205篇 |
2009年 | 204篇 |
2008年 | 246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228篇 |
2005年 | 250篇 |
2004年 | 219篇 |
2003年 | 189篇 |
2002年 | 155篇 |
2001年 | 113篇 |
2000年 | 53篇 |
1999年 | 6篇 |
1997年 | 1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91.
892.
民族文化产业是云南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优势产业。当前 ,我国经济正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经济结构面临着重大的战略性调整。云南作为中西部欠发达的少数民族地区 ,同样面临着结构调整问题。在西部大开发中 ,如何做好产业选择 ,找到特色 ,增强云南经济的竞争力 ,是云南经济发展的关键。发展民族文化产业 ,是云南经济结构调整的理性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893.
明清是中国美学史由古典而近现代之转型期 ,而以服饰、饮食和茶为代表的应用审美文化 ,即谋求审美与生活融合的生活艺术之讲究 ,则是这一时代审美文化变迁之重要表征。简言之 ,本时期审美文化表现出以下特点 :繁饰与奢华追求、社会矛盾对立之转化、审美功能之强化及大众化趣味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94.
丽江古城纳西和汉文化的相互影响与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明代以来, 一批又一批的汉族移民定居古城, 陆续接受了纳西人的语言、服饰及生活习俗, 同时也将内地儒家文化、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带入了纳西古城。在历史的进程中,藏、白等民族也有不少人定居古城, 与纳西人通婚。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和谐共存、互补, 使这座古城不断焕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 成为一个突出体现了中华各个民族“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典型社区。 相似文献
895.
走向大众对话时代的艺术--当代审美文化理论视野中的艺术话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代艺术的大众化努力,标榜并正在不断实现着艺术与当代大众的广泛对话,其基本核心是艺术活动、艺术家、艺术作品与当代大众日常生活状态之间的相互趋近和认同,艺术、艺术家和大众由此获得了共同体验和表达对于当代生活/世界的情感与文化价值态度的新的可能性.这种艺术的大众化努力,在与大众对话进程中将成功地架设艺术自身与大众日常生活的文化通道,日渐改变艺术的传统职责,并在当代审美文化中实现现实生活方式向艺术活动、日常生活经验向艺术经验的"跨越". 相似文献
896.
节事旅游活动中的文化表达及其旅游影响--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的旅游人类学解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节日庆典能高度浓缩多种地方文化内容,以旅游、经济为指向的节事活动必然对当地文化、社会和经济产生影响.'99中国丽江国际东巴文化艺术节,在仪式表演上再现了东巴文化的舞台化真实,从文化工业的角度来看,这些仪式表演是一个"新现实"的文化产品. 相似文献
897.
在二十世纪初期文化民族主义的大背景下比较了章太炎与连雅堂的语文思想,指出了章太炎"以国粹激动种姓"的语文思想与连雅堂"发扬种姓"、"继绝存亡"的文学观的相同思想背景,并结合大陆与台湾语文运动的具体语境分析了章、连二人与大陆及台湾新语文运动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898.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种高层次的文化理念来引领。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提出建设和谐文化,和谐文化的内涵如何,建设和谐文化的战略意义何在,怎样才能建设好和谐文化,建设和谐文化应当注意哪些问题,本文从以上方面对和谐文化建设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99.
NICK O'BRIEN 《The Political quarterly》2008,79(1):27-35
The creation of the new GB Commission for Equality and Human Rights invites fresh reflection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uman rights and equality.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an account of equality that goes beyond the negative notion of anti-discrimination towards a more positive value-driven conception of equal participation offers the best chance of fruitful coalition with a human rights approach. It also argues that human rights themselves must be rescued from the perception that they are primarily about civil liberties and relevant only to matters of state security and criminal justice. It is proposed that recent developments in equality law and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implications of human rights principles for public service delivery provide the foundation for shared values and for a common culture that is truly democratic, deliberative and participatory. The new Commission to that extent enjoys an historic opportunity. 相似文献
900.
The cultural underpinnings of American democracy are discussed with emphasis on ideas made famous in Max Weber’s, The Protestant Ethic and the Spirit of Capitalism. In particular there is emphasis on the way America built upon the British cultural tradition so that the American working
class would not be dependent upon bread and circuses offered by a political elite, a tradition in Europe dating back to the
Roman Empire. Instead cultural emphasis on moral integrity and the self-respect of the American working class, the underpinnings
of moralistic individualism as a key component of democratic culture in America but not necessarily in many other parts of
the world, is emphasized. These ideas are elaborated with discussion of a certain decay of these values in present-day America,
and the problems the American government has had in conveying the importance of these values to other nations seeking to democratize
partly under our influence.
相似文献
Jerome BraunEmai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