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4篇
  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291篇
中国共产党   21篇
中国政治   57篇
政治理论   24篇
综合类   2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45篇
  2010年   43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银行存款的权利属性定位是理论问题,更是法律实践问题,应当结合我国的立法实践和群众心理确定。本文主张将银行存款定位为物权更为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可以将银行存款账户看做物权价值化的表现形式,将银行存款利息看做用益物权的表现形式,将银行存款优先权看做法定担保物权的表现形式。存款人的银行存款所有权具有明显观念化的特征,更多地表现为观念上对存款账户的所有。  相似文献   
152.
物权法在本质上属于强行法的范畴,但在某些方面呈现出一定程度的任意法性质,涉外物权的法律适用亦可在一定范围内适用意思自治原则。但基于物权的绝对权、对世权性质,涉外物权法律关系在适用意思自治原则时应同时注意对第三人利益的保护,从而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应作出相应的完善,在规定意思自治原则的同时应关注第三人利益保护。  相似文献   
153.
实行行为的概念必须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理解。从形式上看,实行行为是我国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行为;而在实质上实行行为必须是对法益侵害具有现实危险的行为。在我国,实行行为可以区分为普通的实行行为、组织性的实行行为、帮助性的实行行为、教唆性的实行行为以及预备性的实行行为。从机能上考察,实行行为具有犯罪化机能、犯罪个别化机能以及界限机能。  相似文献   
154.
非法口供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大量存在,侦查机关还在习惯性地依赖非法口供。非法口供在审判阶段不能得到有效排除,成为我国法治化的一大障碍。借刑事诉讼法修改之际,应当确立明确的非法言词证据排除规则,并完善相关配套制度,以保障非法口供排除的实现。  相似文献   
155.
自2004年以来,政府为抑制房地产市场失灵,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但并没有根本性的解决房地产秩序混乱的问题。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不力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本文关注的是政府在进行房地产宏观调控过程中其具体措施的合法性和合理性问题,试图在对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进行法律评析后得到深层次的启迪和思考,为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提供一个法律意义上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6.
虚拟财产具有财产属性,可以纳入民法学上的物权范畴,对虚拟财产可以通过我国的民法、刑法以及制定专门的网络游戏基本法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57.
物权法中明确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它为规范我国的不动产市场提供了法律依据。预告登记是债权的物权化,我国物权法中该条制度的设立从立法技术和司法实践上,都存在显著的不足:文章从预告登记的权利性质、范围、申请、效力等方面进行了阐释,以期充分发挥预告登记制度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8.
本文旨在分析与研究我国房地产业宏观调控政策的效应,及公共政策对我国房地产市场运行的影响,试图为我国房地产公共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与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9.
何小勇  姜俊 《行政与法》2012,(1):104-109
预购商品房抵押是伴随着商品房预售制度的产生和银行为防范住房金融业务信贷风险而出现的一种担保方式。我国的法律、部门规章、司法解释在不同时期从不同角度对预购商品房抵押进行立法规制,但对其应具备何种法律效力未予明确,无法衡平商品房预售中各方参与主体的利益。本文通过对法律规制的变迁及相关司法判例的探讨,分析了预购商品房抵押的性质、效力及纳入预告登记制度的可能性,使其与现行的物权法律体系相协调,以维护住房金融市场的稳定有序。  相似文献   
160.
与传统物权冲突法相比,当代物权冲突法出现了一些新的发展,物之所在地法虽然在涉外物权法律适用规则中仍然居于主导地位,但涉外物权领域出现了一些新的法律适用规则。当代物权冲突法的这些新发展有着深刻的经济、社会与法律方面的原因,中国涉外物权法律适用规则应当结合当代物权冲突法的新发展作出相应的修改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