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6篇
  免费   44篇
各国政治   71篇
工人农民   15篇
世界政治   39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0篇
法律   107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166篇
政治理论   140篇
综合类   15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87篇
  2012年   75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6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郭力 《东北亚论坛》2007,16(5):42-45
《东北地区振兴规划》提出了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加速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俄罗斯是东北对外开放主要对象国。在东北振兴规划框架下,中俄区域经济合作应该是互动发展、共生发展、和谐发展。充分发挥本区域的经济优势,引进国外的资金和先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调整产业结构,达到生产要素的国际最佳配置,实现老工业基地的再次辉煌。《规划》初次提出了在理论上要突破以国家为单位的国际区域一体化,而在相邻的两个国家部分地区实行一体化。实践上中俄区域双方的经济合作要达到互动、共生、和谐的发展状态。为此,建议在中俄区域合作中,要把东北作为一个经济体的概念,以区域化打破原有的行政区划。  相似文献   
102.
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开发模式、基础设施、协调机制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珲春的通道建设,解决融资瓶颈,开拓对俄经贸合作,从而促进该区域的加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3.
樊凡 《桂海论丛》2006,22(4):9-11
广西—东盟物流体系需建立在物流基础设施、服务网络和具体物流实践活动上,在物流发展框架内,辅以电子商务规则。文章从政策导向、管理方式和各方合作等方面入手,论述了广西-东盟区域物流体系赖以存在的基础以及可采用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04.
"大桂林旅游圈"已经初具雏形,其总体运行态势良好,县域旅游与市区旅游原有格局被打破,县域旅游之间整合程度提升.桂林作为旅游中心城市对周边县域的辐射、带动作用表现在道路交通建设、旅游线路搭配、旅游信息提供上.  相似文献   
105.
总结历史,立足现实,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和平解放西藏.立足民族平等,消除民族隔阂,加强藏、汉民族团结,强调民族工作要"慢",不能急躁,采取灵活、"慎重、稳进"的方针开展工作.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主张.坚定不移的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藏族人民在政治上实现当家作主.帮助西藏发展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尊重藏民族的生活习惯,保障宗教信仰自由.对达赖喇嘛的基本立场和态度是,停止独立活动,欢迎他回来.  相似文献   
106.
文章从经典剧作改编、地域文化展示和时代新篇原创三方面,对各省市入选第七届中国艺术节的24台戏曲作品进行了总体巡礼和循类分析,并且对其得失成败及其与文华大奖的对应关系作了具体讨论和一般归纳.对于在"七艺节"上荣获文华大奖的剧目,也存在不足之处与遗憾之点,作为国家艺术节上的剧目,应在思想内涵、艺术创造和时代精神等方面,有着更深、更美和更新的追求.  相似文献   
107.
公共教育应当适应地区发展定位,融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而义务教育作为公共产品要打破地区发展水平的限制实现均等化;高等教育作为准公共产品要契合地区发展方向实现特色化发展。由此,公共教育与地区发展的适应性则需要依靠财政调控实现,财政预算和转移支付是公共教育经费供给主要渠道。另外,还应完善公共教育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和监督机制,保障公共教育财政调控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8.
Conceptualization of the South Caucasus as a distinct regional unit is a relatively new development. Notwithstanding geographic proximity, the three states of the region face different political,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alities, precipitating different strategic orientations. Conflicting dynamics complicate relations between states and serve to undermine efforts, both internal and external, to establish a sense of regional identity and advance inter-state cooperation.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concept of a distinct ‘South Caucasus’ region is an externally generated, geographical label, which implies a certain degree of unity and positive interdependence that does not exist. The three states may be geographical neighbours, but they are not ‘good neighbours’, as the complex web of enmities that has developed over the centuries means the three states tend to look externally to ‘distant relatives’, undermining both regional cohesion and awareness.  相似文献   
109.
This paper seeks to reconstruct the development of Baltic maritime governance by filling in the gap in the systematic study of Russian maritime policy. In a review of historical, administrative, economic, and political facets of Russian maritime policy, the paper identifies the logic of “greatpowerness” underpinned by the category of “national interest” as its main driver. In this overall logic, cooperation with the EU in maritime affairs is a part of larger Russia’s EU politics. Thus, Baltic maritime governance depends on the ability of the EU and Russia to maintain constructive relations beyond the scope of the maritime domain.  相似文献   
110.
常安 《现代法学》2012,34(1):44-56
对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我国的确立,《共同纲领》的宪政宣示尽管具有最为重要的合法性确认意义,但这一基本宪政制度的真正奠基,则有赖于民族识别、民族干部培养、少数民族地方民主改革等一系列相关政治实践。这其中,少数民族地方民主改革可视为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基的关键,它直接决定了新中国的民族治理制度是否坚持和贯彻了社会主义方向这一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最实质所在。同时,新中国通过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民族治理的基本宪政制度,也实现了清末以来多民族大国的民族—国家建构的真正飞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