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22篇
  免费   66篇
各国政治   42篇
工人农民   91篇
世界政治   6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02篇
法律   633篇
中国共产党   127篇
中国政治   438篇
政治理论   282篇
综合类   7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45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56篇
  2013年   240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62篇
  2009年   153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63篇
  2006年   159篇
  2005年   155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78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71.
现代科技正消解着中国传统道德的基础、宗旨、价值与权威,传统道德的整体性思维向现代科学思维转化,实践主体向人的主体转化,伦理价值向实践价值转化。由于在现代性的冲击下传统道德已失去原有的系统性,因而需要重铸,将现实性与超越性联系起来,在人本、求真、至善的层面寻求现代科技与传统道德的互相接纳。  相似文献   
172.
The global infrastructure sector is thriving. But community opposition to major projects is also rising. Australian examples demonstrate the policy backflips, reputational pitfalls, and financial costs of project delays and cancellations. Failures to engage communities are surprising, given the widespread adoption of community engagement (CE) principles and the increasing professionalization of CE roles. If acceptance of the need for CE in infrastructure is more widespread than ever, why are we not seeing smoother project delivery, reduced protest, and cost savings? This paradox is the driving force behind the Next Generation Engagement project. This article offers a practitioners’ perspective to introduce the project and present key findings from its 12‐month pilot study aiming to establish a transdisciplinary, industry‐led research agenda for CE in Australia's infrastructure sector. The article contributes to our understanding of CE literature and research codesign. It maps out the top five priority themes for future research to support infrastructure selection, planning and delivery. The research agenda provides guidance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offering consolidated, research‐based insights for policymakers and practitioners.  相似文献   
173.
民生幸福是人类社会发展共同的价值追求,体现了我们党执政伦理的价值目标,体现了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观念的转变。当今社会,贫困和收入差距成为影响民生幸福的经济因素;制度和决策的偏差与不公正成为影响民生幸福的政治因素;传统的发展观念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成为影响民生幸福的社会因素。当今的社会背景之下,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实现民生幸福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4.
期刊栏目具有内容的定性、发展方向的定位、展示特色的平台、作者投稿的导航和吸引读者的导读等功能。《当代青年研究》、《中国青年研究》、《青少年研究》和《青年探索》作为国内青年研究类期刊的代表,其栏目设置均展现了各自的特色,体现了研究内容分类的科学性,并且一直坚持着栏目应有的定性与分类。  相似文献   
175.
公职人员不仅仅是一般的社会个人,而且还是公共权力的代理执行者,这两种角色的不同内在需求使其承受两个向度上的价值张力,由此而可能导致的消极后果就是公共权力及公职人员角色的扭曲,最终使公共权力的运行轨迹背离公共意志。为了避免这种消极后果的产生,必须以行政伦理中的法治理念来实现和强化公职人员个体行为的道德自觉。  相似文献   
176.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高等学校(特别是教学研究型大学和研究型大学)必须开展研究型教学,以此推进创新教育。研究型教学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它体现了高等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对培养创新人才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研究型教学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以及对我校的教学,研究型教学实践案例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7.
The distance between politicians and those they are supposed to represent is substantial. Almost invariably, it is politicians themselves who are made to shoulder the responsibility for this ‘gap’, their actions being demonised. This paper assesses some ‘ordinary’ ethical lapses that politicians are often accused of: lying, breaking promises and being self-serving. It is argued that the public tend to apply double standards when it comes to the moral expectations that they have of their representatives, inasmuch as they far more readily accept ethically dubious actions when they apply to other social and public roles. The moral singularity of the political sphere is called into question, with the effect of helping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the two categories, and encourage more empathy on the part of the public.  相似文献   
178.
我国历来非常重视高等学校的办学特色。办学特色是一所高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而对于民办高校更是如此,决定着它的生命力和竞争力。广西东方外语职业学院在6年的办学实践中,积极融入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去,主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初步形成了"坐‘北’朝‘东’,‘双轨’育人,把‘小’做大,把‘外’做强,‘复合’出品"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79.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学界逐渐将男性研究基本分析范畴和分析框架应用于中国的历史、现实和文化分析之中。然而,目前中文学界关于男性特质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4个方面:努力构建适应广泛、有助于中国男性特质理论化的范式;对西方男性研究理论框架和基本话语的综述和介绍;用男性特质解读外国文学作品、华裔作家作品和现当代文学作品;探索男性特质研究范畴与大众传媒和身体复杂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80.
在经验研究中常常会发现,女性学者偏好选用质性研究方法探讨女性话题。通过比较国内外研究趋势发现,性别与研究方法偏好之间只是阶段性的相关;诸如父权制、消费社会、大众传媒等“想象的他者”是女性学者构建理论解释的重要切入点;而研究关系中,研究主体对研究客体的“情感剥削”与研究客体对研究主体的“权威依赖”,对于具有“天然优势”的女性研究者亦不能幸免,继而引发了对质性研究本土化及学者自省性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