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1篇
  免费   34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14篇
世界政治   13篇
外交国际关系   54篇
法律   185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83篇
政治理论   108篇
综合类   2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4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资产社会政策在我国反贫困中的应用前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产社会政策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状况和社会保障,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建立个人发展账户在我国现行社会保障制度中意义重大。个人发展账户对于提高穷人的自身积累能力,使其逐步获得一份资产,进而摆脱贫困,是一项积极的反贫困措施。我国改革中设计出的“统账结合”的方式,反贫困意味不强。发展账户的“发展”和照顾贫困人群的特点,是普通账户或单项福利账户所无法替代的。目前,根据我国贫困状况和个人收入,以“低保+能力建设+个人发展账户”的模式来完善社会保障,是一条较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72.
轿车与自行车碰撞事故仿真研究及骑车者致伤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Zou DH  Liu NG  Chen JG  Zhang JH  Jin XL  Zhang XY  Chen YJ 《法医学杂志》2007,23(4):250-253,257
目的研究计算机仿真技术重建自行车骑行状态下交通事故发生过程,并探讨此技术在分析真实事故中骑车者人体致伤方式、特点及损伤程度上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对事故人、车痕迹鉴定和模型建立,构建相关碰撞环境并利用高性能计算机及PC-Crash软件对事故进行再现研究。结果计算机仿真技术建立的人、车模型在模拟碰撞过程中,骑车者发生的运动过程、损伤分布及损伤动力学响应结果与法医学尸表检验人体损伤部位、程度基本吻合。结论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重建自行车骑行状态下的事故碰撞过程、分析骑车者致伤方式及提供损伤部位动力学响应参数等,对于交通伤法医学鉴定及深化交通伤机制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3.
骑跨伤在机动车碰撞自行车事故中的特征及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u NG  Zou DH  Mao MY  Zhang JH  Jin XL  Chen YJ 《法医学杂志》2007,23(6):401-404
目的以真实案例为基础,研究自行车与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中,不同机动车型、交通方式等因子造成自行车骑车人下肢内侧骑跨伤的特征,分析其生物力学机制。方法选取上海地区发生的自行车与机动车碰撞交通事故案例140例,全面收集现场、自行车、机动车、人体、交通方向等信息,运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同时,选取其中典型案例,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事故发生过程,提取人体各受伤部位的动力学响应数值,如加速度、力和力矩等,与案例研究结果对比。结果全部事故中出现骑跨伤与无骑跨伤案例频数相等;侧面撞击与前后方向撞击骑跨伤的发生情况无显著性差别;大型车辆撞击事故中出现骑跨伤频率较低;骑跨伤的发生频率随车速加大而增高;就骑跨伤的分布来说,撞击侧下肢骑跨伤位置低(链条、脚蹬管等损伤),而对侧骑跨伤位置高(鞍座损伤),在小型车辆撞击时该特点更明显。结论分析自行车骑车人的骑跨伤特征和生物力学机制有望对道路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74.
高校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来自传统性别观念、毕业生数量攀升、人才需求矛盾、用人单位成本效益考虑及女生自身因素等方面。我们可以运用能力素质模型、冰山理论,从体现一般绩效水平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层、体现杰出绩效水平的深藏能力层、体现女性特质的能力层三个层面,设计高校会计学专业女大学生职业能力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75.
政府管理创新若干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整体创新与局部推进、制度约束与实践先行、顶层设计与地方首创、理论突破与摸石头过河、模式借鉴与变通改进、创新动力与利益追求、革故鼎新与路径依赖七个方面探讨了中国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面临的一些主要问题,认为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影响着中国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的未来走向和发展。  相似文献   
76.
鉴于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以及类似于"温州债务危机"的中小企业融资难困境,未来《保险法》的修订应该考虑知识产权融资保险,尤其是知识产权融资履约保证险和信用险、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险等制度的运用,以缓解银行因融资风险过大而"惜贷"的现象。  相似文献   
77.
《Justice Quarterly》2012,29(6):893-910
Offenders face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challenges upon reentry into the community, including securing employment, locating housing, and accessing adequate substance abuse and mental health treatment. These and related issues, if neglected, only bolster rising recidivism rates which have prompted renewed interest in rehabilitation initiatives such as inmate reentry. Many jurisdictions have implemented programs designed to improve offenders' success after prison, but jail reentry programs are far less common.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iveness of one such program, the Auglaize County (OH) Transition (ACT) Program. Using a quasiexperimental design, recidivism was measured a year after release to determine if participation in the ACT Program was predictive of successful reentry. Findings suggest that program participation is strongly related to outcome success as was criminal history. Implications for correctional policy and suggestions for additional jail reentry research are considered.  相似文献   
78.
企业化经营是未来产业园区的发展趋势,园区土地的开发主体也逐渐由政府转为企业。在回顾现有国内现有产业园区土地开发模式研究的基础上,以贵州省贵阳市金石产业园为个案探讨,从而为西部产业园区土地开发模式的选择提供理论与实践支持,也为实现失地农民特别是少数民族聚居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9.
教学情景设计作为教学系统的组成部分是通过选择、创造、构建服务于学习的人为环境。好的教学情景总是有着丰富和生动的内容,不但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的形成。理论和实践都证明,与真实情景相联系的教学情景不但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和探索欲望,而且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方法的理解与掌握,在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提高思维和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80.
The use of surveys and survey experiments by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scholars is increasing, adding to the ability to study a broad array of topics. In doing so, many scholars in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draw on—and are contributing to—insights and arguments from American politics and comparative politics (Milner 1998), substantive fields with a history of using surveys and survey experiments. In this article, I review motivations for using surveys and survey experiments, the research designs, and analysis strategies in light of this issue’s contributions. I contrast these motivations and their accompanying designs and discuss the pros and cons of ways to approach the data generated by these research designs. The goal of this commentary is to situate surveys and survey experiments—especially those within the special issue—within a larger discussion about research motivations, design, and analysis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