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17篇
  免费   1685篇
各国政治   1058篇
工人农民   1384篇
世界政治   6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647篇
法律   15612篇
中国共产党   3198篇
中国政治   7585篇
政治理论   3293篇
综合类   21579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163篇
  2022年   423篇
  2021年   689篇
  2020年   1079篇
  2019年   519篇
  2018年   505篇
  2017年   538篇
  2016年   656篇
  2015年   777篇
  2014年   2772篇
  2013年   3347篇
  2012年   3464篇
  2011年   3583篇
  2010年   3469篇
  2009年   3603篇
  2008年   3976篇
  2007年   4284篇
  2006年   4531篇
  2005年   4296篇
  2004年   4181篇
  2003年   3253篇
  2002年   2549篇
  2001年   1866篇
  2000年   982篇
  1999年   21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6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第一次深刻揭示了党的阶级性与先进性的辩证关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本质并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科学地概括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理论创新与突破,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历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地位.  相似文献   
862.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基本问题的新贡献表现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科学社会主义观、独创性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等方面.关于执政党建设基本问题的重大突破体现在:把党建设成为领导全国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核心等方面.  相似文献   
863.
西方非犯罪化对我国刑事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犯罪化浪潮的产生和流行 ,对世界刑法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我国既不能盲目跟随 ,也不能视而不见 ,要对西方的非犯罪化运动的背景、实质以及我国的刑事立法现状做实事求是的分析和对比。非犯罪化浪潮对我国的启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刑法对行为样态的调整要体现法益原则 ,以符合社会保护需要为出发点 ;二是定量因素上应该从宽入罪 ,保证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  相似文献   
864.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下治安工作的战略性举措,对其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分析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及属性和建设的基本要求,研究了现有的三类基本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865.
论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种类的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刑事诉讼法所规定的证据种类不能全面概括司法实践中起证明作用的材料,建议立法补充相应的证据种类。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各种证据的归类和排序存在缺乏逻辑性和实用性的问题,必须加以调整。  相似文献   
866.
谈电子商务中消费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子商务以互联网为交易平台,而互联网对现行的隐私保护制度的根本影响则主要体现于它使个人隐私的经济价值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使得现代社会对包括个人隐私在内的信息的需求与个人需要保护隐私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以至于对现行消费者隐私权益的法律保护带来严重冲击。文章在对电子商务背景下消费者隐私权益保护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适当借鉴国外立法经验,以期对将来相关立法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67.
宗教因素对恐怖主义的影响由来已久。近年来,宗教问题与恐怖主义经常纠缠在一起,构成对人类和平与安全的严重威胁。文章通过研究宗教史上恐怖主义活动的基本情况,试图消除宗教恐怖主义,发挥宗教社会功能,为人类和平与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868.
透视"城中村"--我研究"村落终结"的方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培林 《思想战线》2004,30(1):21-26
"城中村"是中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现象,村落终结具有与农民终结不同的特殊机制。[1]村落终结不仅仅是非农化和工业化的问题,甚至也不是变更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问题,而是最终要伴随产权的重新界定和社会关系网络的重组。在村落研究方法方面,传统村落研究中使用"文本概括法"和"文学概括法"来处理个案调查的访谈资料,当代学者试图提炼出某种村落研究的理想类型或象限图式,但这些方法都存在着局限性。因此,需要另辟蹊径,建立一种关于中国村落终结的具有普遍解释力和更广泛对话能力的理想类型。  相似文献   
869.
太阳循环神话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贾雯鹤 《思想战线》2004,30(1):43-48
太阳早晨攀附着东方太阳神树从汤谷升达天空,黄昏攀附着西方太阳神树从天空降落到蒙谷,完成了太阳在白昼的运行;夜晚则沿着相反的路线回到东方。这就是根据神话资料重新复原和构拟的神话时代太阳循环的模式。  相似文献   
870.
尹绍亭 《思想战线》2004,30(2):94-97
1973年河姆渡遗址发现后,中日两国学者对稻作起源的研究有了突破性进展,对稻作起源年代的认定更为明确,尤其是两国学者对稻作起源区域的高度认同以及研究方法、内容上的互补,大大丰富了稻作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