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7篇
  免费   40篇
各国政治   32篇
工人农民   17篇
世界政治   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84篇
法律   384篇
中国共产党   77篇
中国政治   248篇
政治理论   100篇
综合类   49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94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74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The debate on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upgrading the 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 to a 'world environment organisation' (WEO) has gained momentum in both academe and politics. This article contends that a WEO would further the interests especially of developing countries, because it would provide them, first, a high-level forum to unite their individual bargaining power against the major industrialised countries. Second, a WEO would assist Southern efforts to garner international support for environmental programmes in regions and sectors that are increasingly bypassed by economic globalisation. Third, a WEO would create a locus to politically institutionalise the influence of non-governmental lobbyists in a way that increases the balance of opinions and perspectives. The article then addresses special challenges and caveats for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upcoming negotiation process, in particular whether an upgraded UNEP would address only 'global' issues, thus absolv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from assisting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mitigating the more pressing local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South; whether the new body would have powerful sanctioning mechanisms, which might disproportionally affect developing countries; and what decision-making procedures the new body would have.  相似文献   
22.
城市社会治安随着中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出现了新情况、新问题。公安机关必须更新治安管理理念,调整治安管理模式。强化流动人口对城市的归属感;树立服务为先的治安管理新理念;建立城市社会治安联动机制;提高社会自我防范能力。  相似文献   
23.
刑法目的新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法立法目的就是国家制定刑法所要达到的目的,它并不完全等同于刑罚目的,二者是系统与其组成元素、“目的价值”和“手段价值”的关系。要充分地加以彰显、强调刑法立法目的。若要切实贯彻罪责刑均衡原则,惩罚犯罪作为刑法目的的有机组成部分就具有合理性。应然地,我国刑法目的可表述为“为了惩罚和预防犯罪,保障人权,维护国家的整体法秩序”。刑法的根本目的:“保护国家的整体法秩序”是上位概念。可分解为刑罚目的(惩罚犯罪和预防犯罪)和人权保障目的两个的方面。  相似文献   
24.
治安拘留与罚款是治安管理处罚中经常适用的两种处罚方式,如何执行该两种处罚,已成为当前公安工作的一个重大问题。为了确保拘留与罚款的执行,应当深刻理会有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规定精神,充分考虑被处罚对象的实际情况,尊重和保护被处罚对象应当享有的权利,同时对有关法律、规章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25.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公安机关适应新形势下治安工作的战略性举措,对其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研究方兴未艾。本文分析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及属性和建设的基本要求,研究了现有的三类基本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26.
国际秩序是国际政治的一个重要范畴,建立国际新秩序是中国国际战略的一个基本目标。在国际秩序的研究中,国际秩序的概念、构成要素、制约因素、性质判断等,仍是一些有待辨析和澄清的理论问题。  相似文献   
27.
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本文系统论述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与基本特征;分析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产生的时代背景;提出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论证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基本原理;阐述了当前公安机关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重点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8.
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概念、属性及结构模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是指公安机关依据系统论,运用社会控制理论和系统工程方法,整合内部警力与社会资源,以社区警务为基础,以全时空巡逻防控为基本勤务方式,以刑侦防控为首要环节,形成统一指挥、互相配合、信息共享、协调运转,集打击、防范、管理、控制、服务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能对社会治安实施综合控制的警务工作系统。其基本属性是系统论,表现在整体性、层次性与开放性三个方面。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结构模式可归结为北京模式、廊坊模式和昆明模式三类。  相似文献   
29.
邓小平的对外开放理论是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新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立足于当代世界局势和基本国情,提出了“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的科学论断;基于对中国长期停滞落后历史教训的深刻总结,提出了“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的科学认识;顺应世界历史发展趋势,立足国情,在对外开放中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0.
论资本运营中的信用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主观上的诚实和客观上对承诺的兑现而产生的信赖和好评之信用 ,是当前资本运营活动的基础。作为一种经济活动 ,资本运营有其自身的特性 ,而我国企业信用低、资本运营行为盲目 ,以及资本市场发育不成熟、立法缺陷 ,加上政府的不当干预等因素 ,特别是企业资本信用、企业行为信用和社会环境信用的不足 ,都影响了资本运营的正常发展。增加信用立法、重构企业信用、完善政府信用、加强司法信用是保障资本运营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