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98篇
  免费   18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各国政治   136篇
工人农民   188篇
世界政治   46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95篇
法律   6002篇
中国共产党   2523篇
中国政治   3850篇
政治理论   686篇
综合类   2350篇
  2024年   53篇
  2023年   285篇
  2022年   299篇
  2021年   459篇
  2020年   458篇
  2019年   330篇
  2018年   132篇
  2017年   203篇
  2016年   379篇
  2015年   928篇
  2014年   2098篇
  2013年   927篇
  2012年   997篇
  2011年   1058篇
  2010年   961篇
  2009年   1070篇
  2008年   1132篇
  2007年   948篇
  2006年   751篇
  2005年   627篇
  2004年   618篇
  2003年   520篇
  2002年   399篇
  2001年   341篇
  2000年   318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3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学一年级是大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最重要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新生容易在人际交往等方面产生诸多困惑。为此,要帮助新生明确奋斗目标,学会学习,学会与人相处,学会正确使用网络,学会生活。  相似文献   
102.
残疾人是心理、生理、人体结构上,某种组织、功能丧失或者不正常,全部或者部分丧失以正常方式从事某种活动能力的人。1975年第三十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残疾人权利宣言》提出“残疾人应有经济的、社会的保障,保持其相当的生活水平。残疾人享有按其能力被雇佣,获得有偿的职业的权利。有参加工会的权利。”日本的《残疾人对策基本法》、德国的《职业促进法》、美国的《残疾人法》也都对残疾人的劳动就业权作出了特别规定。在我国,劳动就业权是国家法律赋予残疾人的基本权利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第二十七条规定“国家…  相似文献   
103.
作为对《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的反思,在对制度本身的功能定位基础上,以"流浪乞讨人员获得救助权"为视角展开分析,其结论是制度的完善应围绕获得救助权的保障和实现加以架构,合理界定权利主体和救助条件,明确救助机构的职责和权限,实行分类救助和先行救助,完善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04.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知识产权保护的若干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字图书馆在我国刚刚起步,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和素质,进一步健全相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将是保证我国数字图书馆能够合法高效有序发展的重要对策.  相似文献   
105.
《达生》是庄子对通达人生的思考和探索。庄子建构了“与道为一”的理想人生境界,指引人们通过对“道”的追求,达到人生的顺达和通畅。庄子认为,人生通达要遵循“无为”的自然之道,守住真朴这个生命的根,超越物役物累,保持精神的独立和自由,内外兼养,适而不过。庄子的思考和追求,主要是通过一系列寓言形象予以诗意表达的。  相似文献   
106.
李锋 《行政论坛》2007,(5):66-69
行政听政权的实现是国家行政权力公正行使的程序保障,是实现公民政治参与的有效途径。我国行政听证权法律实现机制在听证的适用范围、听证的直接参与机制和听证程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完善的对策在于:扩大行政听证的适用范围;重构行政听证的直接参与机制;健全行政听证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107.
近来 ,检察机关的求刑权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得到了极大的关注。检察机关在向法院控诉犯罪的同时 ,能不能提出具体的量刑建议呢 ?从求刑权的性质入手 ,对求刑权的正当性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 ,并就求刑权在两大法系一些国家的实践作了一番考察 ,即可得出结论 :我国也应当确立检察机关的求刑权  相似文献   
108.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榜样更是丰碑。偌大中国,执政掌权的领导干部千千万万,但也不是每一个都真正能让一方百姓记住和尊敬。能让一方百姓永久传颂和怀念的!焦裕禄、孔繁森、周国知、郑培民、任长霞、牛玉儒……他们做到了。因为他们理解了“民”的重要意义,把握了“权”的正确定位。所以,他们“做官”和“为民”的点滴记录,能让人民群众永久传颂!《当代广西》在新年里特别推出“榜样”专栏。本期“榜样”专栏中特编录了几位领导干部,他们分别是乡级、县级、市(地)级、省级和某个领域典型,他们虽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岗位,但是他们都交出了生命和事业最精彩的答卷,无愧为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学习为官、做人的最好榜样。  相似文献   
109.
《今日中国论坛》2006,(2):17-17
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提法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在五十年代中期,党中央和国务院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即使在改革开放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党和国家的很多重要文件里也多次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6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提出,就是去年十月,中共中央召开了第十六届五中全会,审议了中共中央《关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在这个建议中,明确提出了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0.
徐增力 《新长征》2006,(10):34-35
胡锦涛同志在中央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专题研讨班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指出:“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事业,倡导健康文明的新风尚,培育造就新型农民。”这一论断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中央一号文件为建设新农村指明了方向,相关的配套政策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是外因总要通过内因发生变化。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内容,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