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3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5篇
法律   799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236篇
政治理论   56篇
综合类   39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1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20篇
  2011年   153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35篇
  2008年   147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86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5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1.
行政不作为是行政行为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行政不作为,我国行政法学界并未形成统一的观点,尚有较大的争议。本文仅对狭义的行政不作为的基本理论做了一些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812.
针对劳动行政部门责任义务缺乏有效监督制约的现象提出探讨,分析其存在原因和法律上的缺陷,提出以法律程序的规定来实现制约的对策。  相似文献   
813.
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是一种侵犯国家司法活动客观公正性的犯罪。虽然事实上多发,但司法实务上却处理较少。原因在于刑法理论及司法实务对本罪的成立条件在很多方面仍有模糊认识。司法实务上认定本罪应重点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帮助行为包括帮助共犯人毁灭、伪造证据的情况。当事人的同意在刑事、民事、行政诉讼中具有不同效果。帮助毁灭还包括帮助隐匿的情况,帮助伪造也包括帮助变造的情况。帮助行为具有实行行为性质,行为类型多样。本罪属于危险犯。在共犯关系上,当事人本人不构成本罪的共犯,以及本罪与包庇罪、徇私枉法罪间的竞合关系等。  相似文献   
814.
史英 《廉政瞭望》2008,(6):30-32
身为县信访局副局长的杨善福,把百姓告状当成毒蛇猛兽,扣押百姓信访信件,使问题长期得不到处理。结果,杨善福与同案被告人都被押上了审判台。  相似文献   
815.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是我国十一五时期的重要任务。行政不作为严重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与依法治国、执法为民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相悖。随着社会的发展,行政不作为呈现出多种新的表现形态。论文从行政权本位、政府机构职能交叉、部门利益驱动、权利救济机制不健全等方面深刻剖析我国行政不作为的生成机制,并进一步探讨了行政不作为的法律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816.
两高最新公布的《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这对司法实践中认定日益复杂和隐蔽的受贿刑事案件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但是其中仍有需要明确界定的概念和条文。因此,为了认真贯彻实施此《意见》,应当对相关的概念、条款进行细致的梳理和厘定。  相似文献   
817.
违法拆迁、乱占耕地、乱罚款、乱收费、大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等,诸如此类的政府部门乱作为,近年来随着屡屡被曝光,它们对社会稳定、对经济、对党和政府的形象带来的不良后果,已经广被认知。而对于同样大量存在的政府不作为及其危害,  相似文献   
818.
一、间接正犯的概念与成立范围 (一)间接正犯概念的界定 间接正犯也叫间接实行犯。在犯罪论体系中,间接正犯是介于直接正犯与狭义共犯之间的概念。德日等国家刑法将任意的共犯分为共同正犯、教唆犯与帮助犯三种形态,它们一起被称为广义的共犯;而狭义的共犯,仅指教唆犯与帮助犯。正犯是与狭义共犯(教唆犯、帮助犯)相对应的概念。  相似文献   
819.
刑法理论把形形色色的危害社会行为归纳为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和不作为。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与作为犯罪相比,不作为犯罪本身有许多特征,其以作为义务为存在之前提,本文旨在通过对不作为犯罪的概念、行为性、作为义务、系统地剖析不作为犯罪。  相似文献   
820.
《南风窗》2007,(3):28-29
因为出身的民间性,因为敢于质疑和对抗某些既得利益团体,因为具备不以“利润”为目的的天然使命,近年来NGO被人们和勇敢、奉献、牺牲等美好字眼联系在一起。更有人士对NGO抱有一种“新政治”的主观期待,期望这些新兴的第三种力量能担负起我国社会结构转型并进而促进政治民主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