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4篇
  免费   45篇
各国政治   10篇
工人农民   13篇
世界政治   62篇
外交国际关系   8篇
法律   1319篇
中国共产党   207篇
中国政治   394篇
政治理论   46篇
综合类   40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112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10篇
  2012年   180篇
  2011年   227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208篇
  2008年   216篇
  2007年   132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91.
正政府令第230号《宁波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已经2016年1月21日市人民政府第7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6年4月1日起施行。市长卢子跃2016年2月2日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合理利用地下空间资源,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保障相关权利人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  相似文献   
992.
程啸 《法学杂志》2004,25(3):27-29
我国现行不动产登记制度存在很多问题,在未来的民法典中,应统一不动产登记机关,明确不动产登记簿的性质、地位及其类型,明确不动产登记簿与权属证书之间的关系,确立实质审查主义,增加预告登记制度,以完善不动产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993.
“毒树之果”理论在美国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树之果是指以非法取证的行为为条件或以非法证据为线索而获得的证据。文章介绍了非法搜捕、搜查、扣押和非法取得的口供与毒树之果的关系,以及毒树之果的各种例外情况。  相似文献   
994.
<正> 我国于1986年颁布的《民法通则》排斥建立取得时效制度的意见,只规定了诉讼时效。但是,这并未终止学术界对取得时效的研究和探索。《民法通则》颁布以来的大量事实表明,单有诉讼时效,不能解决请求权消灭后纷争财产的归属问题。没有取得时效,使法律对经济关系的调整留下空白。这种状况,无论对经济关系的稳定,还是对法律本身的和谐一致,都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时效理论的研究与宣传,争取尽快建立我国的取得时效制度。  相似文献   
995.
郭莉 《前沿》2005,(10):129-131
水权制度应体现法学研究特有的“范式”,分别从公众参与程序、水权取得程序、应急程序、信息反馈以及检查监督程序四个方面加以论述,通过完备的法律程序调控,探寻适宜我国国情的水权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996.
监狱在分析罪犯权利保障与执行刑罚现状的同时,还应该理顺二者之间的关系。罪犯维权之课不可缺,只有善意加上法制,才是罪犯实现权利的根本保障。监狱执行刑罚必须符合社会预期,追求依法惩罚罪犯与保障罪犯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997.
“恶意透支”的认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无效的透支行为。正确认定恶意透支,要注意以下问题:善意透支与恶意透支的区分、恶意透支与使用型信用卡诈骗罪的区别、恶意透支主观故意的认定、恶意透支的数额、骗领信用卡的定性等。  相似文献   
998.
董学立 《法学论坛》2003,18(1):52-58
我国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应当包括 :承认物权行为理论并予以制度规则体现 ,以满足民法理论完善、缜密以及物权变动安全追求的需要 ;确立公示公信原则 ,以适应市场经济对财产归属与流转安全的要求 ;取消传统的善意取得制度规范并将其精神归缩到公示公信原则之中 ,进而使公示公信原则成为客观统一的物权变动识别制度。这一物权变动的安全制度体系之构建 ,是法律制度本身和谐互补的要求 ,也是市场经济安全、有效运转对法律制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999.
取得时效之客体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历史的演进 ,取得时效的客体范围呈不断扩张之趋势。将他人已登记之不动产纳入取得时效的客体范畴有助于充分发挥不动产之效用 ,减少交易中的不确定性并降低交易成本 ,同时也是交易安全和生存利益优先保护的价值理念在时效制度上的体现。就用益物权领域而言 ,取得时效之客体应以基地使用权、农地使用权和地役权为限。担保物权无取得时效之适用余地。  相似文献   
1000.
祖屋继承是个难题,我国现有的共同继承遗产之共同共有制度存在不利于物之利用,从经济学产权理论分析这一问题产生的原因,可以发现该问题的解决可适用取得时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