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40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各国政治   121篇
工人农民   179篇
世界政治   5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315篇
法律   4015篇
中国共产党   3729篇
中国政治   6385篇
政治理论   924篇
综合类   1773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92篇
  2020年   317篇
  2019年   97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330篇
  2015年   800篇
  2014年   1819篇
  2013年   1584篇
  2012年   1901篇
  2011年   1589篇
  2010年   1637篇
  2009年   1369篇
  2008年   1335篇
  2007年   997篇
  2006年   845篇
  2005年   592篇
  2004年   316篇
  2003年   552篇
  2002年   360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274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刑事和解视野下不起诉制度的完善与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和解制度起源于西方。我国引进刑事和解制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节约司法资源。应当通过扩大检察机关相对不起诉制度的适用、建立暂缓起诉制度等完善现行不起诉制度的途径来落实和体现刑事和解制度的精神实质,并应通过强化检察官的客观、中立义务、强化公众对检察机关行使裁量不起诉权的监督等,保障不起诉职权的正确行使,最终服务于刑事和解刑事政策,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62.
法官不得以事实不清为理由拒绝对案件作出裁判。法官在案件事实真伪不明时,应首先适用立法规定来解决举证责任的分配问题;当法无明文规定时,可根据举证的难易程度、证据的远近距离或是否有助于损害的预防与救济等价值因素,在合理范围内,根据公平原则、当事人的举证能力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自由地处理举证责任在当事人之间的配置。  相似文献   
63.
难民保护面临的国际法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难民提供国际保护既是人道主义的要求,也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使然,然而拒不接受难民的趋势越来越严重。应对这一问题的法律措施,一是修改既有难民定义,扩大国际难民法的保护范围,使得各国对那些不符合既有难民定义却处于与难民同样境地的人的援助,从纯粹基于人道主义考虑的自觉自愿行为转化为法律义务。二是强调国际人权法在难民国际保护中的应有作用。将人权原理应用到难民保护领域,通过敦促国家履行国际人权保护义务来实现对难民的保护,可以克服国际难民法的固有缺陷,并强化难民国际保护的法律基础。  相似文献   
64.
未成年人犯罪被列为继吸毒贩毒、环境污染之后的世界第三大公害,引起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如何针对未成年人特殊的身心特点和特殊的失足原因,采取有别于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方式,从根本上矫正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消除社会不稳定因素,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近年来,国际社会在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处理上呈现出非犯罪化、非监禁化、非刑罚化的趋向。在这种社会和司法背景下,被认为能够有效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的刑事和解制度开始在我国萌芽。  相似文献   
65.
建良言满腔赤诚,谋发展群策群力。1月26日下午至27日,出席省十一届人大三次会议的省人大代表分组审议吴新雄省长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既贯彻了中央的大政方针,又体现了江西特色,是一个求真务实、开拓创新、鼓舞人  相似文献   
66.
郭永平 《中国监察》2010,(20):18-18
2008年以来,陕西省把制度创新作为推进信访举报案件办理工作的有效途径,及时总结并推广基层成功做法和新鲜经验,努力构建信访举报案件办理工作新机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7.
试论司法鉴定的权威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司法鉴定管理问题的决定》(下称《决定》)。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对鉴定人和鉴定机构的管理,适应司法机关和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保障诉讼活动的顺利进行”。从这一立法目的看,目前司法鉴定机构存在着不适应公民、组织进行诉讼的需要以及不利于诉讼活动顺利进行的状况。这种不适应,可以归结为一点:司法鉴定丧失了他本来应当具有的权威性。颁布决定的法律意义,绝不仅仅在于为了解决司法鉴定的管理体制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树立司法鉴定的权威,使司法鉴定的作用得以真正发挥。  相似文献   
68.
我国《刑法》第389条第一款把“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作为构成行贿罪的必备要件;第二款规定,“在经济往来中,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违反国家规定,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的以行贿论处”。第二款是否以“为谋取不正当利益”为行贿罪的必备构成要件,多年来一直是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不断争论的问题。笔者认为,认定在经济往来中的行贿罪不需以谋取不正当利益为条件,其理由是:  相似文献   
69.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经济、有效、人道的刑罚执行方法,代表着刑罚执行的未来走向。但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起步较晚,总体发展水平比较低,尤其是缺乏一个成熟完善的社区矫正法律体系。通过对虹口区社区矫正实施情况的调查报告,根据社区矫正的理论,对社区矫正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且提出了对社区矫正制度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70.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自1970年生效以来在防止核扩散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条约缔约国对《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及其履行情况一直存在着分歧。近年来,由于核裁军进程缓慢而防止核扩散力度加大,分歧进一步加深。这些分歧如果得不到解决,势必损害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有效性。本文认为,弥合这些分歧不仅要求对症下药而且要消除分歧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