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4篇
  免费   24篇
各国政治   4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920篇
中国共产党   35篇
中国政治   105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11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7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竞价排名作为一种商业推广模式,已经成为百度等搜索引擎公司主要的盈利渠道之一.但是,我国到目前为止,依然未对竞价排名行为作出明确的法律定性,使得这条灰色产业链逐步沦为"法外之地".从经济法框架入手,竞价排名本质上属于广告的一种形式,尚不构成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特定情形下却可能成立不正当竞争.基于此,应尽快将竞价排名纳入《广告法》的调整范围,并且从《反不正当竞争法》层面清晰界定网络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内涵和外延,让竞价排名这种新兴商业模式不再失控,真正纳入经济法规制的范畴.  相似文献   
42.
宁立志  赵丰 《知识产权》2022,(12):40-65
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修法设计和实践适用已引发诸多争议,反映出我国理论界与实务界在此问题上仍缺乏通识的话语体系及立法论和方法论的共识。从规范演进的视角来看,一般条款作为早期概念法学的产物,其新发展已呈现出立法论向方法论、强道德性向弱道德性、原则化向规则化、宽松主义向严格主义等鲜明转向。在此基础之上,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一般条款的规范适用应立足于“在立法论上缓和争执,在方法论上引致共识”这一出发点:首先,从适用主体和权限来说,为充分应对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所带来的监管挑战,未来应赋予中央一级的市场监管机构适用一般条款来认定非类型化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权限;其次,从适用空间和顺位来说,一般条款与具体条款之间具有严格的补充适用关系;最后,从适用标准和范式来说,对竞争行为的评价可遵循“确认制度利益”“评估利益损害的量”“考察利益损害的质”“符合基本原则解释与立法目的限定”这四个具体步骤。  相似文献   
43.
不正当竞争犯罪概念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正当竞争犯罪是指经营者为排挤竞争对手,违反国家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破坏市场经济主体间的公平竞争秩序,情节严重,依刑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界定不正当竞争犯罪应遵循犯罪概念及其基本特征为指导、体现特殊性、明确性三个原则.  相似文献   
44.
李敏 《法制博览》2022,(5):124-126
随着信息技术等先进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变得与互联网密不可分,从互联网中衍生出的互联网经济也成为商品经济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与我国的法律体系发展水平相比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还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随着互联网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大量出现,创造一个更加公平、有效的市场,已经成为我国新时代法律法规发展的重要内...  相似文献   
45.
2006年10月30日,定西市通渭县工商局经济检查分局执法人员对某新华书店2005年春、秋季和2006年春季给辖区24个学校(区)、文化站销售教材、教辅图书的情况进行依法检查,发现某新华书店涉嫌不正当竞争行为。经查:从2005年起至案发时,  相似文献   
46.
魏丽丽 《政法论丛》2020,(1):113-124
商标恶意抢注有违诚实信用原则,应予规制。适用我国现行《商标法》规制恶意抢注在注册确权、侵权救济和法律责任承担方面存在局限性;基于《侵权责任法》保护民事权益的范围所限,商标恶意抢注并非均为民事侵权行为,适用《侵权责任法》难以对恶意抢注实施全面规制;以《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恶意抢注,可对其启用行政调查措施,并通过法律责任承担规定使得恶意抢注人为此承担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但须以竞争关系的存在和构成不正当竞争行为为适用要件,因此存在边界限制。为有效规制恶意抢注,应当结合前述立法的功能定位选择多元化法律规制路径,并从明确恶意抢注商标不予注册、规定未经实际使用的注册商标不得转让、限制恶意抢注商标的请求权方面对我国商标立法以制度完善。  相似文献   
47.
《时事资料手册》2009,(3):116-117
4月下旬,最高人民法院印发了关于当前经济形势下知识产权审判服务大局若干问题的意见,对人民法院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作出全面部署和要求。针对“傍名牌”等不正当竞争行为,意见要求按照诚实信用、维护公平竞争和保护在先权利等原则,妥善处理注册商标、企业名称与在先权利的冲突,合理确定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48.
律师在承办反不正当竞争案件时,应当综合运用民事、行政、刑事等法律保护手段,在案件承办前期制定统筹方案,案件承办中期协调不同主管部门配合处理,案件后期推动协商解决案件,避免因旷日持久的讼争对受害企业经营造成重大影响,实现矛盾的快速有效化解。  相似文献   
49.
50.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受害人寻求通过民事诉讼获得救济,必须面临如何计算与证明所遭受损害的问题。普通民事诉讼的损害赔偿计算和证明已经是难点,具体到复杂、多变的互联网行业反不正当竞争案件的损害赔偿,则更加复杂。我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近年来互联网行业有关反不正当竞争的案件越来越多,但法院判决的赔偿金额一直在低位徘徊,往往不能充分补偿受害人的实际损失,这在一定程度上放任了当前互联网行业不正当竞争的乱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