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1篇
各国政治   5篇
世界政治   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45篇
中国共产党   9篇
中国政治   16篇
政治理论   7篇
综合类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在中国漫长且广阔的海域,存在着重要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海域主权权利和管辖权益,直接关系到中国和平发展安全利益。21世纪中国的和平发展能否得到保障,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海洋方面的安全。  相似文献   
62.
作者从维护中国核心海洋权益的宗旨出发,以现代国际法为准绳,对于南海问题特别是与其相关联的南海大陆架划分、南海专属经济区认定、南海岛屿制度以及海域划界的法律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处理南海争端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63.
专属经济区制度中其他国家的自由受到沿海国管辖权的一定限制。专属经济区上空的法律地位是公空。但军用航空器在近海上空的飞行 ,因涉及主权安全的问题 ,容易产生纠纷。  相似文献   
64.
刘亚丁 《世纪桥》2008,(3):68-69
即使韩国在苏岩礁修建了海洋基地,也无法改变苏岩礁不可能成为领土的法律实事,但苏岩礁对中韩两国而言均有着十分重要的经济和战略意义,针对韩国在苏岩礁的行为,我国应予以足够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65.
中日两国在东海海域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上存在着争议。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两国专属经济区划界应本着公平原则,以海岸线长度为重要依据。日方提出的以岛屿为基点和中间线划界的主张,是根本站不住脚的。  相似文献   
66.
房旭  郭东阳 《华中电力》2024,(2):162-176
专属经济区航行自由适当顾及义务对平衡沿海国和其他国家海洋权利、实现海洋的充分利用具有重要意义。但是,适当顾及义务的内涵模糊,其基本要求和履行形式并不明确。实践中,沿海国基于污染防控对航行自由的限制程度不同,其他国家在沿海国专属经济区实施军事活动是否违反适当顾及义务存在争议,不同国家对适当顾及义务履行形式的规定也不一致。适当顾及义务的理论共识和实践规律表明,遵守国际法和沿海国法律、不得危害沿海国和平与安全、尊重沿海国为行使专属经济区权利而采取的管理措施是专属经济区航行自由适当顾及义务的基本要求。专属经济区航行自由适当顾及义务的履行可细化为分析航行涉及的沿海国权益、判断航行是否影响沿海国权益、事先与沿海国沟通协商、采取必要的合理措施避免侵害沿海国合法权益等步骤。  相似文献   
67.
专属经济区制度的出现,传统观点认为是发展中国家赢得海洋权益斗争的重要成果。但从该制度的塑造过程,以及之后各个国家在专属经济区的实践来看,这一制度安排的最终获益者并非在第三次海洋法会议上力主该制度的第三世界国家。从塑造过程来看,作为海洋大国的美国,利用这次会议不但消减了因其“杜鲁门公告”所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带来的不利影响,还赚取了军舰在领海的无害通过以及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这两大至关重要的利益;从之后的国家实践来看,占有专属经济区面积最大的是海洋大国,同时能从自己的专属经济区获取资源最多的也是海洋大国,并且专属经济区的军事利用还服务于海洋霸权国在全球的霸权利益。专属经济区制度被塑造的过程和被利用的结果揭示了海洋霸权国家的“两面性”,揭露海洋霸权国打着专属经济区规则的幌子达到其霸权海洋的不正义行径。  相似文献   
68.
渔业冲突是南海争端的重要内容,它主要在专属经济区重叠海域与岛礁归属争议海域两种情境下发生.既有研究对此未进行明确区分,通常笼统地把争议海域作为争端国在渔业冲突中的政策背景.事实上,争端国在两种情境下的政策选择出于完全不同的逻辑.由于只涉及专属经济区重叠的争议海域类似一块"公地",同时渔业资源具有共享性,促使争端国奉行竭泽而渔的政策而缺乏合作治理的动力.在岛礁归属争议海域,争端国面临控制或投入两种维权现状,损益认知构成其判断维权形势是否有利的决策参照点.根据维权现状的损益框架,争端国赋予渔业议题政治属性,将渔业冲突框定为主权和管辖权争端.  相似文献   
69.
70.
中韩两国于2000年签署了《中韩渔业协定》,目的是在专属经济区划界问题最终解决之前首先建立起良好的渔业秩序。但《渔业协定》生效以后,两国间的渔业纠纷不减反增。从宏观层面来看,这是中韩两国海洋权益角力的一种表现形式;从微观层面来看,这是中国渔民迫于生计仍然赴韩国渔区违法、违规捕捞,而韩国海警和渔业部门日益强化打击力度所致。频繁爆发的渔业纠纷已经严重干扰了中韩关系的良性发展,要求双方必须尽快思考并落实化解渔业矛盾的对策,以便构建一个和谐的中韩海洋秩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