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21篇
  免费   179篇
  国内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310篇
工人农民   137篇
世界政治   113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33篇
法律   3005篇
中国共产党   4444篇
中国政治   6349篇
政治理论   1553篇
综合类   156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86篇
  2022年   174篇
  2021年   185篇
  2020年   197篇
  2019年   134篇
  2018年   72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231篇
  2015年   389篇
  2014年   1441篇
  2013年   1365篇
  2012年   1886篇
  2011年   1943篇
  2010年   2087篇
  2009年   1902篇
  2008年   1850篇
  2007年   1230篇
  2006年   1076篇
  2005年   820篇
  2004年   529篇
  2003年   365篇
  2002年   557篇
  2001年   484篇
  2000年   325篇
  1999年   57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城市党报研究》2006,(6):35-35
10月25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39届年会在澳门举行,作为世界华文新闻传媒历史发展的标志性一页——继中国内地知名报纸《经济日报》、《北京青年报》、《新民晚报》、《深圳特区报》、《大连晚报》和《华商报》之后,中国内地又有6家中文报纸正式加入世界中文报业协会。本届年会,来自中国内地、中国香港澳门湾、马来西亚、新加坡、日本、匈牙利、美国的百余家华文报纸派代表参加,为近年来参加年会代表人数最多的一次。  相似文献   
92.
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李爱华教授在发表于《马克思主义研究》2006年第11期的《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利益观》一文中认为,国家利益问题的分析是马克思恩格斯国家学说和国际关系理论的重要内容。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利益观,国家利益是以个人利益为基点的共同利益的代表者,是以统治阶级利益为核心的全民利益的表现形式,是以经济利益为基础的多种利益的聚合体,是以地域民族性为主同时具有世界历史性的利益形态。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利益观,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国家利益并更好地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3.
试论21世纪初世界政党发展的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结束后,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世界各国的政党格局和政党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出现了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世界政党数量增加,并处于持续的变化状态,形态各异;传统的左、右翼政党加剧分化;一些带有民族主义倾向和宗教色彩的政党登上政治舞台;政党制度模式多样化,意识形态向中间靠拢。这表明,任何政党要想在国家政治中发挥作用,关键是要适应急剧变革的社会,不断地自我革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4.
《研究与交流》2006,(3):F0002-F0002
汉唐之时,百姓安居乐业,财力富甲天下,对外交流四通八达,成为当时世界范围内公认的盛世王朝。其中的原因,除了经济方面的因素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它拥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文化、高昂的民族精神和为时人称道的社会道德风尚。  相似文献   
95.
“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及其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当天世界自然基金会(WWF)2007年度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200多名全球各行业的领导者、企业家和环保主义者汇聚一堂,共同关注并商讨如何遏制气候变化以及如何依靠有限的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等当今一系列重大环境问题。同一天《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正式颁布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面的政策性文件,也是发展中国家颁布的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6.
国际人权公约体现了人权价值与制度的普适化。人权普适化经过了从话语人权到 国际人权的历史演变。国际人权公约蕴含的人权普遍性包括人权主体的普遍资格、人权价值的普 遍信奉、人权规范的普遍适用。当今国际人权公约的理论视野与西方关于人权与社会的价值预设 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理论背景主要为普遍人性尊严的哲学基础、自然权利理论的智识背景、自 由民主的普遍理想。  相似文献   
97.
告读者     
本刊资料室尚存有部份自1987年创刊至今历年的《八桂侨刊》合订本,平装每册20元,精装25元(含邮资)如欲购买,请直接汇款本刊编辑部。  相似文献   
98.
朱学东 《南风窗》2007,(21):7-7
如同会前人们所期待的,中共十七大报告对执政党在中国社会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的路线方针等重大问题作出了回答。可以确定的是,十七大确定的科学发展观和和谐社会等指导思想将很快转化成国是政策被部署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  相似文献   
99.
贿赂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所确立的国际犯罪,它包括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和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受贿罪两个具体罪名。从理论与实践角度考虑,我国刑法中应增设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而不宜增设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罪受贿罪。对外国公职人员、国际公共组织官员行贿罪应置于我国刑法典分则第二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中,贿赂范围应扩大至财物、财产性利益和非财产性利益。  相似文献   
100.
卫明喜 《前进》2005,(10):42-43
县域经济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是促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的有效载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从世界发展趋势看,工业化程度的高低已成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从各地发展情况看,沿海和内地县域经济实力的差距主要体现在工业化水平的差距上。从县域经济本身发展来看,只有发达的工业作支撑,才会有发达的现代农业和第三产业。榆社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如何从实际出发,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使榆社早日脱贫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实践证明,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