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24篇
  免费   80篇
  国内免费   27篇
各国政治   266篇
工人农民   132篇
世界政治   105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63篇
法律   1353篇
中国共产党   4325篇
中国政治   5957篇
政治理论   1493篇
综合类   1185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30篇
  2022年   140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56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5篇
  2016年   168篇
  2015年   319篇
  2014年   1253篇
  2013年   1186篇
  2012年   1696篇
  2011年   1746篇
  2010年   1880篇
  2009年   1684篇
  2008年   1653篇
  2007年   1085篇
  2006年   887篇
  2005年   695篇
  2004年   392篇
  2003年   270篇
  2002年   476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范围的国际关系研究领域,特别是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出现的一种新趋向就是回归马克思主义。“世界体系理论”是其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学术理论流派之一,马克思主义对世界体系理论的形成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世界体系理论借鉴和吸收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对资本主义进行了猛烈批判,提出不少有价值的思想。分析马克思主义和世界体系理论之间的异同关系,是为了吸取世界体系理论的合理成分以资借鉴,也有助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02.
中国对非政策:驱动力和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非关系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期。为澄清西方的"资源驱动论",需从中国的国家特性、国家利益以及总体外交战略和思维等理解中国对非政策的驱动力。近年来中国对非政策的特点大致可归纳为机制化的建立、全方位发展以及重视软实力的影响。特别是近年来中国对非外交中日益重视软实力的建设,就是"和平发展"和建立"和谐世界"外交新理念和新战略,以及树立一个"强大而可亲",绝非"强大但可畏"的中国形象的一种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03.
2007年8月,是一代"诗圣"泰戈尔逝世66周年纪念日。泰戈尔,这位荣获诺贝尔奖文学奖的印度智者,以宣扬大爱、呼唤人类良知而享誉世界。他反对暴力,同时爱  相似文献   
104.
开放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属性,也是实现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社会哲学视野中的开放,是指由于人类社会历史从民族史向世界历史转变而形成的、蕴涵在世界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世界各国在社会各领域展开全面交往和联系的客观必然性要求。它既是对不同社会之间相互交往关系的反映,也是对社会内部结构发展状态的反映。开放战略是社会发展外部战略的现代形态。社会哲学要重视开放理论和开放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环球 《就业与保障》2006,(11):21-22
完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的改革措施受到整个社会的关注。在世界范围内,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许多国家的养老保险制度都暴露出问题。改革养老保险体制,使民众老有所养,成为各国面临的一项艰巨挑战。  相似文献   
106.
《小康》2006,(2):4-4
2005年,邓中翰领导设计出的“星光”数字多媒体芯片,成功占领了计算机图像输入芯片全球市场的60%,居世界第一,被三星,飞利浦,惠普,索尼,富士通,联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大量采用,是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集成电路芯片首次在重要应用领域领先全球市场;邓中翰为此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07.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领导集体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思想的终极意义就是要提高国民幸福总值:国民幸福总值的增加,一方面,要靠政府的善治来提供外在的条件、环境和空间,让和谐社会作为国民幸福的根基;另一方面,更要靠我们同民个体构建内心的和谐来获得。所谓内心的和谐(主观幸福感),就是指人的主观感受对于外在世界的反映达到一种协调,表现为满意,进而产生和谐、愉悦的感觉。内心的和谐往往是物质与精神的协调统一,是国民个体主观感到的内在与外在的和谐。而若想构建内心的和谐,就必须在明确影响国民内心和谐的三大心理要素即个体的性格、认知、情感的基础上,调整好国民的心态,让国民正确看待社会,努力培养国民的健康人格,从而尽可能让国民拥有更多的幸福。其具体构建内心和谐的途径有三点。  相似文献   
108.
■计划经济就像花别人的钱办别人的事,既不讲节约也不讲效率;市场经济如同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既讲节约又讲效率。■效率与公平并不发生冲突,将两者对立起来,有点堂·吉诃德大战风车的味道。■企业分配(初次分配)要讲效率,社会分配(再分配)要讲公平。  相似文献   
109.
《新湘评论》2006,(10):34-35
1、多吃时令蔬菜和水果。12月吃春笋、3月吃草莓会造成高速公路上的运输卡车拥堵。  相似文献   
110.
密切关注和深入研究当代世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准确把握世界产业发展的动向,对于作为世界制造业加工业大国从制造型向创意型发展的中国来说,具有重要意义。未来文化创意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全面协调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将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重庆,作为中国最年轻的直辖市,有很多东西需要发展和飞跃,创意产业的知识密集型、高附加值、高整合性,对于提升重庆产业发展水平,优化产业结构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我们的人大代表和各级领导都意识到了这个新兴事物的重要性,现在关键就是行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