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5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53篇
法律   53篇
中国共产党   220篇
中国政治   418篇
政治理论   61篇
综合类   6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84篇
  2014年   334篇
  2013年   62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91.
1942年,震惊世界的滇西抗战爆发,当时的云南省保山县由战略后方变成前方,而板桥镇则是大前方的中心。板桥自古以来就是滇西重镇,位于保山坝北部,“南方丝绸之路”的必经驿站,扼保山城北部咽喉,“为迤西一大集市”,“又当进省旧道”,连接滇缅公路,交通条件极其便利。此外,商贸、加工等全面发展,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为远征军提供了物资储备。  相似文献   
992.
九襄镇位于雅安市西南部,汉源县北部,属川西南高原与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北距雅安132公里,属雅安市第一大镇,幅员82.3平方公里。自古为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必经之地,是入藏通滇的咽喉要镇。  相似文献   
993.
州市     
《创造》2010,(2):18-18
昆明:迪拜航线开通 从昆明飞越印度半岛、阿拉伯海抵达中东门户迪拜,这一现代空中丝绸之路2月22日正式开通。昆明-迪拜国际航线,架起了中国西南通往中东海湾明珠的国际空中通道。昆明也成为继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之后,第四个开通迪拜国际航线的内地城市。  相似文献   
994.
《实事求是》2013,(6):1-1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首提“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并指出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工作思路,以及加强政策沟通、道路通联、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的五项举措。这表明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已上升为中国国家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995.
2000多年前,一条横贯亚欧的古丝绸之路将中华文明与阿拉伯文明连接在一起。昔日,驼铃阵阵的古老商道,开拓了双方商品贸易和交往的历程。如今,中阿经贸论坛再次连接起亚欧大陆,加速了宁夏向西开放的进程。  相似文献   
996.
踏歌汀江畔     
天下水皆东,汀江独南流。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蓝色飘带——汀江,在中国偌大的版图上是那么的不起眼,但却牵引着天下客家人的目光。  相似文献   
997.
998.
重修丝绸之路:迈向亚洲一体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绸之路是指将东亚、中亚、南亚与地中海沿岸国家(包括北非和欧洲)连接在一起的、纵横交错的泛亚贸易交通网络。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亚洲再度成为世界经济的重心。许多亚洲经济体成为了国际生产网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们自身也从不断扩大的国际贸易、投资以及加速的经济增长中获益良多。然而,由于缺乏区域性连接,亚洲巨大的发展潜力尚未发挥出来。本文认为,缺乏全面的区域性连接是影响地区增长、阻碍亚洲乃至世界一体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鉴于此,亚洲应该加强地区通道建设,使之成为国际通道的一部分。本文还讨论了在通过泛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地区连接的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99.
近水则灵     
黄宁 《当代广西》2009,(16):28-29
梧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古城,这里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滔滔东去的西江及其所孕育的源远流长的文化,是梧州不可多得的财富。梧州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交汇处”,又成为一个多种文化的大熔炉,名人文化、龙母文化、宗教文化、商贸文化共同构成了梧州的西江文化,内涵丰富,多姿多彩,同时又水乳交融,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00.
《党的建设》2008,(1):40-42
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对华夏文明的孕育和发展作出过重大的贡献。为帮助广大读者更好地了解甘肃辉煌的昨天,把握美好的今天,展望灿烂的明天,进一步弘扬甘肃精神,提升陇人品格,激发全省各族人民热爱甘肃、建设甘肃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本刊从今年第一期开始,推出《陇原揽萃》栏目,介绍甘肃几千年的文明与文化,与读者共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