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5篇
工人农民   5篇
世界政治   7篇
法律   146篇
中国共产党   22篇
中国政治   129篇
政治理论   10篇
综合类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警用枪械是装备于警察,用以制止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的武器,是警察装备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警用枪械常常需要在闹市和人群稠密地区使用,对犯罪分子以制服为目的,不以杀戮为宗旨,因此要求准确性高,停止作用好,能使犯罪分子立即失去作案或反抗能力,又能防止过度伤害目标,危及无辜者;可靠性较高,使用中不允许出现瞎火、卡壳等故障:使用灵活性较强,要求短小轻便,便于携带和使用。常用的警用枪械包括警用手枪、警用冲锋枪、警用步枪、警用狙击步枪和警用霰弹枪等。  相似文献   
62.
在美国,警察曾广泛而普遍地使用枪械等致命性武器,但这也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美国最高法院对田纳西州诉加纳案的判决极大地影响到美国警察致命性武器的使用。新非致命性武器的部署明显减少了枪支使用的需要,辅以技术培训力度的增强,非致命武器的技术提升,战术策略的修改和高效的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以及更具限制性致命武器使用政策的实施可以降低警察对于枪械的依赖性、警察枪击毙命的发生次数和因公殉职的警察人数。  相似文献   
63.
冯勇 《公安教育》2013,(4):32-32,33-34
<正>为规范公务用枪的管理,国务院和公安部先后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枪支管理法》、《公务用枪配备办法》等法律法规,对公务用枪的配备、保管和使用等工作进行了严格细致的规定。公安部针对公安机关的公务用枪管理工作出台了《公安机关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和《公安民警违反公务用枪管理使用规定行  相似文献   
64.
市民咨询:我的社保一卡通不慎丢失,需要怎么补办呢?需要哪些证件?具体补办流程是什么?部门答复:1、参保人员社保卡遗失的,应即时进行临时挂失(87290000),并在5个工作日内办理书面正式挂失及  相似文献   
65.
为了对案件缴获的疑似毒品进行分析,确认化合物种类,建立化合物的表征数据,本文基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液相色谱–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联用技术(LC-QTOF)、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及碳谱(13C NMR)、X射线单晶衍射(X-ray diffraction of single crystal)等多种手段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分析和表征。测定了已列管的氯胺酮和氟胺酮的二级质谱,建立中性丢失质谱碎片信息,并与目标化合物进行比对。通过多种分析手段与中性丢失质谱碎片信息比对结果,确认该化合物为溴胺酮。新型苯环己哌啶衍生物溴胺酮存在一定的毒品替代和滥用风险,本研究建立的溴胺酮的分析与表征数据能够为公安机关对溴胺酮的鉴定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6.
在不影响枪支结构的情况下,通过改造枪纲(枪支的必要配件)的方式,打开民警个人手机专用枪支管理APP应用,实现枪支离身报警、运动轨迹实时管理,以及对枪支存放、出入库、运送、回收、代管等交接环节中的管理。通过规范民警在持枪携带全过程的行为,开创枪支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67.
建立完善的枪支管控体系,不仅有助于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应有之举。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变化,我国枪支管理工作也日趋复杂,现行的枪支管理制度在运行的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影响了正常的司法审判活动,与民众所具有的朴素正义也不甚吻合。梳理现行枪支管理制度及实务中发展的问题,明晰对枪支概念的认知及边界、完善枪支认定标准立法,构建枪支犯罪的双轨治理模式,有助于实现涉枪管理案件在罪刑法定原则框架下兼顾实质价值判断的审判。  相似文献   
68.
69.
行为人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客观上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即:丢失枪支的行为,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不及时报告的行为,即行为人在枪支丢失后没有及时报告,这是构成本罪的关键所在,是本罪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这是构成本罪的结果要件。  相似文献   
70.
刑法危害公共安全罪一章中的枪支犯罪属于抽象危险犯;相对刑事责任年龄人实施抢劫枪支行为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不明知是枪支而盗窃,事后藏匿的,应数罪并罚,事后毁坏的,只构成盗窃罪;非法持有、私藏枪支罪与其它枪支罪罪名,是补充法与基本法的法规竞合关系;持假枪抢劫的,不属于持枪抢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