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6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22篇
法律   417篇
中国共产党   94篇
中国政治   196篇
政治理论   19篇
综合类   21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79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96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60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50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142.
新媒体矩阵     
《廉政瞭望》2020,(22):16-16
反贪局副局长被诬“保护伞”案庭审直击:涉案3警察认罪11月4日上午,杨华杰、武其虎、张正刑讯逼供罪一案在安徽省东至县人民法院开庭。3名被告人都曾是民警,在19年前侦办太和县“2·27”案件时,对太和县检察院原反贪局副局长李金奎等多名涉案人员实施了刑讯逼供行为,造成错案。  相似文献   
143.
沉默权制度确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沉默权制度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奉行的一项旨在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的刑事诉讼制度。我国尽管加入了有关的国际条约 ,但尚未在法律上将其正式加以确定。在我国确立沉默权制度不仅是必需的 ,而且也是可行的。 (一 )是国际刑事诉讼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 )有利于遏制刑讯逼供等非法行为和提高办案人员的执法水平 ;(三 )可以加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防御力量 ,维护司法结构的平衡。(四 )实行沉默权制度符合中国的现实国情 ;(五 )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为沉默权制度提供了现实性前提和法律保障。确立沉默权制度在我国必须首先要克服思想障碍 ,法律障碍和实践障碍 ,为沉默权制度确立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44.
刑讯逼供现状调查报告——以监狱服刑人员为调查对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在押服刑人员未决羁押期间的刑讯逼供现状及其主观认知状况,开展了此次调查。调查表明,公安机关侦查案件时,存在着大量的刑讯逼供行为;公诉阶段检察人员较少使用刑讯逼供;变相刑讯逼供较直接刑讯逼供更为普遍,且在职务犯罪侦查中较容易出现;男性遭遇刑讯逼供的比例高于女性;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犯罪嫌疑人较容易遭遇刑讯逼供;侵犯财产犯罪更易遭遇刑讯逼供;在押犯中不存在"反直觉现象"。为预防刑讯逼供,建议提高物证技术水平,降低口供作用;对财产类犯罪采取更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对弱势群体的法律援助。  相似文献   
145.
刘滨 《中国司法》2006,(9):31-33
翻供是司法实践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也是令司法人员感到十分棘手的难题。近年来,一些世人瞩目、媒体关注的重大典型案件中也经常发生翻供,引发了众多学者的讨论。犯罪嫌疑人在审判前“供了翻,翻了再供”,几经反复,不但拖延了司法机关的办案时限,而且加大了诉讼成本,对建设法治国家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从我国目前情况看,造成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翻供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刑讯逼供问题,而且绝大多数被告人在庭审时也是以受到刑讯逼供为借口进行翻供的。笔者认为,要有效预防翻供,除了提高侦控人员依法办案的能力水平外,还要从法律制…  相似文献   
146.
林莉红  余涛  张超 《法学评论》2006,24(5):123-140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警察群体对刑讯逼供的主观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警察普遍能够正确掌握关于刑讯逼供的知识,但深层次心理上对刑讯逼供的宽容度仍然较高,因而易发生“知”与“意”割裂的情况;警察对已提出的刑讯逼供防治措施以及对短期内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的信心明显不足;警察个人工作、学习等不同背景会对刑讯逼供之认知产生一定的影响。针对调查结果所显示的警察群体对于刑讯逼供的主观认知状况,建议在推进警察教育改革,加强警察队伍建设的同时,重视制度建设与基层工作,从多方面防止和遏制刑讯逼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7.
一我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取得赔偿的权利。这一原则性规定随着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的颁布实施形成了具体的国家赔偿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148.
刑讯逼供是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适用肉刑或者变相肉刑,逼取口供,情节严重的行为。近年来我国一系列冤假错案层出不穷,例如浙江张高平、张辉叔侄强奸杀人案等,刑讯逼供可谓始作俑者,它使维护社会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的司法面临着巨大的窘境。文章从思想观念原因、全力保障制度和监督制度的不完善等方面分析刑讯逼供存在的原因,并且提出可行性的杜绝刑讯逼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9.
许浒 《法制与社会》2014,(4):123-124
刑讯逼供一直是大家广泛关注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由于刑讯逼供而出现的冤假错案引起了人们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今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也对有关的条文作出了相应的修改,但是刑讯逼供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怎样才能尽量避免刑讯逼供仍然是一个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0.
郑重 《法制与社会》2014,(10):288-289
刑讯逼供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兴词汇,它的历史由来已久,随着时代和法治环境的变迁,刑讯逼供的表现形式和价值基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权保障的加强和刑事诉讼证据制度的完善都使得人们意识到刑讯逼供在司法实践中的弊端,遏制这一制度几乎成为了人们的共识和盼望,而要想遏制这种现象的发生就必须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并以合理的方式遏制这一现象的发生。由于刑讯逼供这一现象产生的历史悠久,要想在短期内完全的根除并不切乎实际,根除刑讯逼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