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5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2篇
各国政治   106篇
工人农民   174篇
世界政治   502篇
外交国际关系   247篇
法律   1825篇
中国共产党   2664篇
中国政治   2923篇
政治理论   840篇
综合类   853篇
  2024年   39篇
  2023年   221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261篇
  2020年   316篇
  2019年   215篇
  2018年   103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139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1014篇
  2013年   728篇
  2012年   813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1028篇
  2009年   829篇
  2008年   739篇
  2007年   487篇
  2006年   398篇
  2005年   288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204篇
  2002年   249篇
  2001年   200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德伯家的苔丝》是英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哈代的代表作。小说以人的美好性格和高尚情操被黑暗的社会环境毁灭这一不可调和的悲剧冲突为基主题,反映了维多利亚时代的社会现实。  相似文献   
122.
马克思将货币从流通媒介到流通目的的历史转化看作资本生成的流通条件,并运用唯物史观基本观点进行分析,认为资本作为一种生产关系,从根本上说受生产力的决定,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视角看,资本运行的现实逻辑应当从资本的增殖秉性、资本与劳动的关系、资本权力这三个方面来理解和把握。资本运行逻辑同时产生了资本发展的三个悖论:经济悖论、生态悖论和人的发展悖论,并进一步表现为资本自我否定的历史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鉴于资本的双重作用,要合理规范并引导资本健康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社会主义服务。  相似文献   
123.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自提出以来,引发海内外广泛热议,得到世界范围的广泛认可.随着这一理念被写入联合国相关决议,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已成为全球共识.外界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的动机、意涵、前景等多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形成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错误论调,如认为这一理念是所谓的国际修正主义、地缘政治挑战、中国霸权工程或出口中国模式的政治工具等谬论.批驳这些错误论调、回应争议与误解,对把握国际话语权,进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姚璐  景璟 《东北亚论坛》2021,30(2):113-126
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峻的全球性问题,其应对最有效的路径仍是全球治理。危机之下人类社会的存续需要超越私利实现国家间共生。相对于西方传统的全球治理理念,中国方案基于对疫情下全球化时代的共生性判读,明确了推动构建命运共同体的共生型全球治理目标,推动全球治理转型从消极共生向积极共生实现结构优化。然而,依靠共生自身升级的滞缓性与现实需求的迫切性之间存在矛盾,"共生"在资源分配、认同建构以及合作实现等方面并不具备必然性,无法为现实问题的解决提供普遍化的标杆与规范,需要借助"共享"的理念工具进行有效助推。具体来说,就是以共生关系的主体性、共生纽带以及共生底线为出发,从资源配置的优化、主体认同的强化以及和谐包容的价值引领三方面着手,将共享理念融入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构中,并通过中国对全球治理转型的过程参与,有效实现共享从理念引领到现实助推的功能转换,为新型的共生型全球治理模式的良性运作提供助力。  相似文献   
125.
论权利主体     
权利主体可以归结为两种基本形态--作为权利主体的自我(公民)和作为权利主体的大我(法人).个人只有取得公民的资格,拥有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并拥有权利能力的指向物时,才能成为权利主体.大我是公意的人格化或人格体.在法人行使权利时,支配的自然过程与支配的社会过程必然发生分离.权利主体之间最基本的原则是:所有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和权利主体在法律面前的平等.  相似文献   
126.
民法本位是民法的根本指归.近、现民法本位未变,即都是权利本位、个人本位.个人本位比权利本位更为本原,称其为民为本位,则更确切.可在广义社会法下的经济法和行政法中确定社会本位乃至国家本位.民法本位是民法的出发点,民法价值是民法的归结点,均蕴含并体现在民法基本原则中.  相似文献   
127.
《政策瞭望》2004,(3):10-10
经浙江省政府同意,省政府办公厅正式发出通知:进一步提高省及省以上已离休、退休并保持荣誉称号的劳动模范和1956年至1964年期间被评为省先进生产(工作)者的个人的荣誉津贴,在全社会形成关心、爱护劳模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28.
1953年毛、梁之间发生的纠纷,是一场关于时政问题的思想交流和观点碰撞.但从宪政史的角度去考察,该事件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意义:第一,在共和国宪政史上,首次将立法机关的代表在立法机关会议上的言论免责权缺乏宪法保障的问题尖锐地提了出来;第二,创设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为各国宪法规范所没有的宪政权力--批评和政治批判权;第三,确立了日后相当长时期内宪政生活以毛泽东个人为核心的中国宪政格局.  相似文献   
129.
毛泽东法制思想及实践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泽东开创了新中国法制建设的新局面,他亲自领导了从建国初期到1957年的大规模立法活动,由此新中国出现第一次立法高潮,全国上下更形成了爱法、护法、守法的良好局面。然而,从1957年以后,法制建设受到冲击,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主实践出现曲折。探究这一变化的原因,总结这一历史的教训,对于我们今天的依法治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0.
个人信用制度与个人信用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虽然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与个人信用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还是存在如下问题:法律缺位,个人信用业的发展处于盲目之中;个人信用法律的制定思路存在一定偏差;个人信用数据的采集、数据真实性、个人权益保护存在的问题制约着征信业的发展;个人信用中介机构的运作不规范;个人信用管理行业协会尚未建立,行业自律不够,执业规范不统一;政府在个人征信体系建立过程中亟待定位,个人信用环境亟待营造等。只有采取相应对策解决上述问题,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与个人信用法制才能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