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09篇
  免费   143篇
各国政治   12篇
工人农民   26篇
世界政治   9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2篇
法律   2305篇
中国共产党   207篇
中国政治   666篇
政治理论   167篇
综合类   74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90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7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66篇
  2014年   348篇
  2013年   259篇
  2012年   304篇
  2011年   353篇
  2010年   306篇
  2009年   313篇
  2008年   350篇
  2007年   220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107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过对一桩个案的剖析,从微观层面上展现了隐案形成的机理,强调我们在理解警务工作现状时,不应该只看到警察的业务素质和政治觉悟不高这些“症候”,更应该努力发掘“症结”,即环境中各种因素对警察的制约。  相似文献   
32.
对一起警方干预自杀个案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自杀现象的剧增,自杀干预已成了警方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正确认识和理解自杀干预中的民警责任问题、管辖问题和谈判技巧培训问题,并在谈判中讲究科学的方法和策略,警方才能有效地化解各种自杀危机,更好地保障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33.
随着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增强,国际商事关系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与之相适应,调整这种跨国性商事关系的法律也出现了历史性的变革.现代商人法正是这一变革的产物和表现.我国有关立法中的现代商人法则是实体意义上的法律规范,具有"边缘性"、"自治性"、"综合性"的特点.但是,我国立法中关于现代商人法的规定,无论在含义、性质和适用范围和条件等问题上,在理论界与实践中均存在种种分歧,应在立法中作出更科学、权成的法律解释,以统一认识,使其更有利于调整国际商事关系.  相似文献   
34.
本文通过对麦卡洛克诉马里兰州案的政治解读,揭示出马歇尔大法官如何运用政治修辞与法律推理技术把联邦党人的政治主张变成美国宪法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尤其细致分析了马歇尔在法律推理过程中对历史事实、宪政理论乃至法律概念的解释采取了歪曲和误读,以服务于其捍卫联邦主权、扩张联邦权力的政治主张,从而指出,法律人既要掌握修辞的技艺,也要对修辞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35.
教育解释学是以教一学中师生互动的解释-理解为对象的解释学.教育解释学的科学旨归,就是建构真实、全面、系统地揭示教学中的解释一理解的教育解释学.这个旨归包含着规定研究、结构研究、教育目的研究三大宏观领域和人的发展应然趋势研究、教材研究、过程研究、品质研究、价值研究、发展研究等六个重要维度.通过对解和理解的全面研究,形成所创教育解释学的全面性的研究品质.  相似文献   
36.
诉讼调解制度:让我欢喜让我忧——以利益衡量论为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诉讼调解制度是中国民事诉讼法确立的一项基本的诉讼制度。它存在着判决无法比拟的优点,同时也存在着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这些弱点源自于调解的性质,内生于调解的功能。法官运用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是法官利益衡量的结果。实体法的约束经过利益衡量和调解的双重软化後,使法官的主观恣意暴露无遗,破坏了法律的安定性和妥当性。本文以利益衡量论为视角,探讨调解制度的利与弊,并提出完善调解制度的构想,旨在克服法官在适用法律的过程中的主观恣意,实现法律的公平与正义。  相似文献   
37.
中国现行法律解释制度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周旺生 《现代法学》2003,25(2):3-10
法律解释制度是国家法律制度整体中具有辐射性和跨越性的重要制度。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首要的法律解释权 ,解释法律应当遵循五道程序 ,法律解释同法律具有同等效力 ,最高司法机关可以就司法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解释 ,这些内容构成了中国现行法律解释的制度框架。这一制度框架中 ,立法法规定的法律解释制度在法律意义上是成立的 ,198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加强法律解释工作的决议是否合法则存在疑问。现今绝大多数国家一般都以司法机关为主要的法律解释主体。中国实际采行的则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和最高司法机关都解释法律的二元化体制 ,前者是法律上的首要法律解释主体 ,后者则是实践中最主要的法律解释主体。几十年间 ,全国人大常委会所作的法律解释为数非常有限 ,倒是法律上处于其次地位的最高司法机关的法律解释为数甚多。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下 ,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首要的和主要的法律解释权 ,在逻辑上是成立的。然而逻辑上成立未必能完全解决问题。全国人大常委会会期不足因而不能随时根据需要解释法律 ,它并不具体应用法律因而难以适时就法律应用特别是法律适用做出法律解释。转变这种状况 ,单用所谓立法解释、司法解释、行政解释这种颇具中国特色的分类方法是不敷需要的。在法治发达的环境下  相似文献   
38.
学会忘记     
一天晚上,我去看望一位遭人诬陷的朋友,吃饭时,朋友接了个电话,我听出来是有人要告诉朋友诬陷他的人是谁,朋友说你千万别告诉我,我不想知道。我有些诧异,朋友解释说,知道了又怎么样?有些事不需要知道,有些事需要忘记。我很赞赏朋友的豁达。人生  相似文献   
39.
作为敏感个人信息的一个种类,《个人信息保护法》第28条“特定身份信息”的增设,对于完善我国个人信息的法律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与此同时,特定身份信息也面临着刑法保护难题。一方面,其内涵不清晰导致无法确定此类信息的特征与要素;另一方面,其外延不明确致使难以把握此类信息应当包括哪些具体信息类型。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视角下“特定身份信息”的实质界定,应当从文义出发,立足法秩序统一原理、以前置法规定为基础明确其包含要素,并基于保护法益对其内涵进行限定,同时还要借助场景理论对具体包含的信息类型进行实质判断,从而准确适用入罪标准以实现对特定身份信息的刑法保护。  相似文献   
40.
<正> 一"法律就是取得胜利、掌握国家政权的阶级的意志的体现",正是在这种意义上讲,法,才是"政治之子",而作为根本法或总章程的宪法却是"政治性特别强的法律"。浓厚的政治性对政治变革时代的宪法提出了双重要求:1.由于宪法规范高度原则性和简括性的特点,以及宪法预测能力的局限,更因为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