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19篇
中国政治   32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管鲍之交     
管仲、鲍叔牙都是东周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谋士和宰相。当时中原地区十几个诸侯王国互相争霸,要当盟主。管、鲍二人不仅通力合作辅佐齐桓公,成就"五霸"之一的强国大业,还留下了真诚交友之道,流芳后世。他俩年轻时就是好朋友,曾经合资做生意。管仲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出的本钱少;鲍叔牙比较富裕,出的本钱多。管仲聪明过人,擅长经营,跑过许多地方,捕捉商机,生意越做越红火。可是每次赚了钱,他都给自己多分红利。鲍叔牙手下的伙计觉得不公平,认为管仲贪财,就问鲍叔牙知不知道这些事?鲍叔牙笑着说:我知道他家里穷,赡养老母,缺钱花;我还知道他比我能干,生意做的好,主要靠他。这点儿红利就当作朋友之间的互相帮助吧。管仲听说后,深受感动。  相似文献   
42.
韩毓海 《南风窗》2012,(16):86-89
由于中原地区文明发达,方才养成了盘根错节的贵族世家势力,方才铸成了导致阶级分化的富豪大贾集团,正因为文明发达,方才重用巧言令色、只说不练的智识阶层,而此三者具备,固可谓文明之成就,但也却正是"求荣取辱"、"政怠宦成"的开端,是"人亡政息"——即国家危亡的征兆,是文明走向异化的开始。自周代起,中原文明核心区的人民,便按照方向,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来称呼周围的部落(当然,这种称呼不是固定不变的,亦有西狄和北胡这样的说法)。在漫长的中国历史上,夷狄们当然有充分的理由对自己表示"不  相似文献   
43.
李华伟 《世纪桥》2011,(21):151-152
中国社会工作职业化是一项重大课题,本文以中原地区为切入点,探索开放的中原对这种"舶来品"的接纳和融化能力,对较小范围内的中原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进行思考,主要从资源整合、制度建设、组织建设等方面寻求中原地区社会工作职业化的端口。  相似文献   
44.
《当代广西》2013,(3):61-61
蚕桑文化是中国文明的起点,是国人的骄傲。中国人的祖先养蚕种桑从新石器晚期就开始,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对于紫酒的记载,最早出现于后晋天福年间(公元938年)。位于今天新疆境内的于阗国国王李圣天,就曾经用皇室秘制的紫酒作为宴请来自中原地区晋国使团的专用  相似文献   
45.
泥咕咕是浚县庙会上的重要文化符号。它以其独特的民间文化内涵,彰显中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魅力和中原人民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折射出中原人民纯真质朴的审美情趣。泥咕咕使浚县庙会更加丰富多彩,更具人文内涵。千百年来,泥咕咕与浚县庙会相互依存,成为豫北乃至中原地区一道亮丽的民俗风景。  相似文献   
46.
客家民俗撷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家人的饮食习惯具有特殊性,它带有一定的中原地区传统饮食情结和痕迹,又具有其创造性的色彩。最有代表性的莫过于酿豆腐和发酵年糕。酿豆腐,是一种用豆腐切成小三角块,将中间掏空后塞上用三鲜肉馅做成的如同北方饺子形式的有名食品,它反映了客家人怀念包饺子的情结。  相似文献   
47.
叶剑英原名宜伟,字沧白,其始祖源于河南叶县,是战国时期楚国的叶公沈诸梁。叶姓子孙也和其他各姓汉人一样,由于诸多原因,一步一步从中原地区逐渐向南迁徙,叶公的95世孙映玉(谱名五郎公),生于南宋末年,  相似文献   
48.
贵州省铜仁地区位于黔湘渝三省市的结合部,是连接中原地区与西部边陲的中枢和纽带,为大西南的东出口。具有承东启西、东连西进的区位优势.素有“黔东门户”之称,自古有“黔中各郡邑,独美于铜仁”的赞誉。  相似文献   
49.
杨建新 《党政论坛》2009,(22):37-37
维吾尔族的主要先民——回鹘(回纥)于隋唐之际出现于蒙古高原。维吾尔族从其先民开始,就与各朝中央政府及中原地区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和交往。  相似文献   
50.
陈姓为台湾第一大姓,与林姓共有“陈林半天下”之美誉。溯根寻源,你就会发现,台湾陈姓源于大陆,皆属中原陈姓后裔。中原陈姓在漫长的社会变迁中,不断徙居他乡,其中大部聚居于闽,后经闽迁至台湾。 台湾陈姓多源于闽 据历史学家考证,台湾陈姓多源于闽。陈姓入台始于明末。福建同安人陈永华,于明未随郑成功入台湾。郑经主台时,陈永华官至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屯田制度,设立学校。后来,他被尊为陈姓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姓迁台人数众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姓一支就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