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6篇
世界政治   2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7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16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1950年代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之间的军事关系主要表现为一种合作关系,它是新的中苏同盟的重要内容之一,在中苏两国关系发展、演变的过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时期的中苏军事关系既包括两国之间提供军事贷款及武器装备、培训军事人才及交流军事技术等一般意义上的相互援助和协作,又包括在战争状态下双方之间的协同作战,以及在和平时期双方为保障国家安全、进行国土防御而采取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联合军事行动。  相似文献   
122.
苏联解体后,对苏联历史的研究,对苏联兴亡的反思,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建立中国的苏联学已成为广大学者的共识。初祥同志的专著《远东共和国史》(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6月)可称得上是苏联学的基础研究成果之一。他对这个问题的研究,从开始的硕士论文到30余万字的专著出版,经过了20年的时光,可见是下了功夫的。远东共和国是上世纪20年代初在俄国远东地区出现的一个民主国家。它有独立国家的外表,但实质上是俄共(布)领导的一个缓冲国。远东共和国是列宁的缓冲策略的产物,是迫于当时苏俄及其远东地区的严峻形势,为避免与日本的战争而建…  相似文献   
123.
天然橡胶领域的合作,是新中国成立后中苏之间比较早进行的经济合作项目.1949-1953年间,中苏两国领导人先后集中围绕天然橡胶的代购、种植、生产等方面的合作问题,进行了多次沟通与磋商.在充分协商并达成广泛共识的基础上,1952年9月15日,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关于橡胶技术合作的协定》.随后,随着国际政治局势出现了缓和迹象,以及世界市场上天然橡胶的供求关系发生较大变化,1953年5月15日,中苏两国又签订了新的协定以取代此前的协定,中共中央也及时对橡胶种植和生产作出了政策调整.总体上看,1949-1953年间中苏两国领导人在天然橡胶合作方面的磋商,基本体现了相互尊重、互谅互让、互利互惠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4.
长期以来,赫鲁晓夫在中国人民心中的声誉是很差的,一直被看成是造成中苏关系恶化的罪魁祸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在历代前苏联领导人中,从斯大林到戈尔巴乔夫,为新中国做好事最多的正是赫鲁晓夫呢。好事一,帮助中国的经济建设。如果说斯大林承诺援助中国建设的大型工业企业有50项,那么赫鲁晓夫当政11年中答应援建的项目则达286项,他还扩大了斯大林援建项目的设备供应范围。直到中苏关系开始恶化,苏联撤退专家时,大型企业已经建成的有120项,基本交完设备的29项,共149项。这就是说,这149项大型工业企业的绝大部分是在赫鲁晓夫执政期间援建成的…  相似文献   
125.
败亦档案成亦档案本刊:很多人都把您称作是中国史学界的异类。您的传奇经历引起大家的浓厚兴趣,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您是怎么开始研究冷战史的?沈志华:我的个人经历有些曲折.这其实是一笔财富。经历得越多,见识也就越多。我想只要坚定自己的信念,无论多么艰难都能走过来。  相似文献   
126.
邓小平与中苏关系正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万民 《学习论坛》2005,21(3):18-21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邓小平以非凡的胆略与远见卓识,审时度势,开启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大门,坚持苏联必须消除三大障碍的原则立场,“结束过去,开辟未来”,主导了这一影响世界局势的重大事件的全过程。此后,他又从构筑后冷战时期多极世界的战略高度出发,关注中苏新型国家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改善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7.
丁明 《党的文献》2006,(2):65-70
中苏关系正常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邓小平在坚持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灵活应对,随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时调整对苏政策,显示了他高超的外交谋略和斗争艺术。在1979年中苏谈判过程中,中国代表团在他的指导下,成功扭转了中苏两国在经历了长期的对抗之后积怨甚深、互不信任的局面,使双方在国家关系问题上所持的立场和观点,在“正常化”这一主导性前提下逐步走向一致。  相似文献   
128.
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中 ,6 0年代中国外交以其历经的许多重大而急剧的变化 ,而为世人所关注。这些变化的影响力是如此之大 ,以至在许多根本的方面改变了中国外交的取向 ,从而导致了 70年代初中国外交战略的调整。一、中苏关系的破裂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一 )中苏关系破裂及其三个主要原因从 1 949年新中国成立到 50年代末 ,中国外交的基本特点是中苏结盟 ,与社会主义阵营的其他国家一道 ,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帝国主义阵营进行斗争 ,可以简单概括为是“一边倒”的外交战略。自 1 958年开始 ,中苏两党和两国关系都在退步 ,虽在表面上仍维护以苏…  相似文献   
129.
徐葵 《同舟共进》2015,(3):51-53
1989年5月,时任苏联总统和苏共中央总书记的戈尔巴乔夫前来中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5月16日与邓小平在北京进行了历史性会谈,这次会谈使破裂多年的中苏两国和两党关系恢复了正常。自此以后,两国关系包括自1989年5月至苏联解体前的中苏关系和1991年12月苏联解体后的中俄关系,一直在和平共处,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30.
注释体例     
《战略决策研究》2020,(1):I0001-I0002
(一)中文注释首次注释时,中文文献的标注次序为:作(编)者姓名、文献名、卷册序号、出版单位、出版时间、页码。再次引用同一中文文献时,则仅标注作(编)者、文献名、页码即可。互联网资料应注明作者、文献名、首次发表时间,提供的网址应完整,如果属于动态链接,则注明网站名称即可。1.专著吴冷西:《十年论战:1956-1966中苏关系回忆录》(上),中央文献出版社1999年版,第13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