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7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94篇
工人农民   24篇
世界政治   2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36篇
法律   3282篇
中国共产党   918篇
中国政治   1985篇
政治理论   389篇
综合类   111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4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362篇
  2014年   724篇
  2013年   449篇
  2012年   584篇
  2011年   497篇
  2010年   458篇
  2009年   560篇
  2008年   558篇
  2007年   466篇
  2006年   421篇
  2005年   455篇
  2004年   653篇
  2003年   371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182篇
  2000年   143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1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中国私人财产所有权形成与发展的路径,经历了以党的改革开放政策为导向,逐步走向私人财产所有权保护的制度化道路。改革开放政策打开了中国私有财产权的阀门,对私有财产权及相关制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2004年的宪法修正案将私有财产权入宪,确认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领域中的成果;2007年《物权法》的出台更将其制度化。  相似文献   
122.
市场失信行为对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行政权对其的应对是行政性惩戒,即以国家公权力为后盾倒逼市场失信主体践约守法。实践中,行政性惩戒面临的困境呈现为法律处罚与行政性惩戒的耦合作用、政府与市场的二元互动以及经济行政权与经济宪法背景下公民基本权利保护的价值冲突等理论张力。对此,可遵循引入谦抑性原则动态把握法律处罚与行政性惩戒的逻辑关系、以辅助性原则为统摄强化社会和市场力量在公私合作中的能动作用、以经济宪法为约束细化行政性惩戒合法性和合理性原则子原则的法治思路予以化解。  相似文献   
123.
褚江丽 《理论探索》2007,(1):144-146
宪法视域中的正当性问题是以宪法文本的正当性为前提、以宪政的价值判断为主线展开的。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法正当性主要涉及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法表现形式、公共利益原则的价值判断标准、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政制度设计等问题。研究公共利益原则的宪法正当性,对于我国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具体适用此原则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4.
宪法与党章同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特殊的政治体制以及党政关系下,宪法与党章既不是混同的,也不是割裂的,而是辩证统一地存在于党领导人民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宪法与党章在制度体系、价值取向和规范效力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区别,但也在法治追求、人民立场和规范内容方面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宪法与党章关系的调适方面,既要反对“党章不是法”的错误观念,又要反对“党章宪法化”的错误倾向,而要坚持消极层面上“宪法高于党章”和积极层面上“党章维护宪法”的和谐一致。  相似文献   
125.
从西方宪法变迁理路看中国宪法变迁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现代意义的宪法是英语民族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英、美宪法变迁的成功经验在于渐进式的积累与进化理性主义;法、德宪法变迁的多劫之原在于激进式的革命与建构理性主义。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宪法变迁失败的原因无疑亦可归结于建构理性主义。因此未来中国宪法变迁的路径当为:以进化理性主义为理论支撑,稳中求变,稳中求进,积累经验,并通过宪法修正案、宪法解释、宪法判例、宪法条文的法律化、具体化和宪法教育等方式得以实施和实现。  相似文献   
126.
127.
128.
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法律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学评论》2008,26(3):3-12
党的十七大关于"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战略构想,为我们下阶段的对台工作提供了明确而系统的指引。毫无疑问,法律机制在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中具有基础性和关键性作用。同时,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法律机制,在性质、目的、功能、内容和体系上具有鲜明的特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趋势、运用宪法思维处理台湾问题的必要性,以及反对和遏制"台湾法理独立"等因素,决定了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法律机制,包括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宪法机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部门法机制,以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法律障碍的解决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9.
物权法草案对不同主体的物权平等保护是不是违宪是一个争议不断的问题,虽然最终通过的物权法肯认了物权法草案的精神,但是从宪法学理上解释是否违宪至关重要。直面“物权法问题”,我们会发现其与多年前的“良性违宪之争”面临的是同一宪法困惑,而宪法变迁理论能为我们讨论这个问题提供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0.
公民对法律的依赖程度、法律在社会中的作用程度、法治文明的实现程度,都有赖于对人格权的保护和加强。而现行人格权的立法状况尤为堪忧,人格权的立法远远落后于社会生产关系,以至于大量的人格权侵害案件涌入法院,而法官往往面对如此多元的人格权侵害案件束手无策,对不属于《民法通则》所具体规定的各项人格权,要么采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