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篇
工人农民   51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39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69篇
政治理论   3篇
综合类   1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新机 《今日广西》2014,(10):50-50
车管所不放过40所驾校,从学员信息录入、预约考试到考试通过,关关“雁过拔毛”,所长受贿近30027元,临时工也不落空,贪污30万元……一本小小的机动车驾照,背后竞牵出令人瞠目的腐败,河北省石家庄市车管所第三分所20余人“沦陷”其中。  相似文献   
32.
李天锐 《廉政瞭望》2010,(23):70-70
四海归顺,天下太平。玉皇大帝久坐无聊,拿起显微镜巡查人间万象。想起前几日听土地老儿汇报说,河南郑州临时工城管1个月之内3次伤人,忙把镜头对准当地。孰料立马遇上了第4次:郑州市金河区城管部门的临时工张国选,掌掴沿街卖菜的76岁老农张会全。眼瞅着张国选最后进了看守所,玉皇大帝怒火稍减。  相似文献   
33.
于辉 《工会博览》2003,(18):14-14
王瑞被一家企业录用,但这家企业向他提出,只需要临时看管库房的人,不与他签订劳动合同,公司按小时工资支付,每月一次。王瑞求职心切,随即表示同意。一转眼,王瑞在这家企业工作了三年了,突然有一天,老板找到王瑞告诉他,由于  相似文献   
34.
近段时间到基层采访,在参加有关企业单位的座谈会时常常会听到我们单位现有职工多少,其中正式工和合同制多少、临时合同工多少等之类的情况汇报。听得多了,笔者感到不对劲,由此产生了“该为‘临时工’正名”的想法。  相似文献   
35.
孙娟 《民主与法制》2007,(6X):33-34
最近.一起由河南省郑州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为农民临时工李良丽成功讨回养老金的案件.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当事人李良丽“秋菊”式的维权经历.以及律师在依据劳动法律代理诉讼受挫后改用《民法》最终获得成功的”另辟蹊径”.给不少有类似维权经历的劳动者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36.
一名在医院连续干了26年清洁工作的“临时工”打了一场官司。她的请求是:能和正式工一样享受退休金、医疗保险。她的诉讼请求能够得到法院的支持吗?请看——  相似文献   
37.
视点     
《公民导刊》2013,(8):9-9
<正>助人为乐,应该体现全面的助人为乐素养,如果一半是善,一半却是恶,就抵消了助人为乐的结果。半途而废不仅让助人为乐中途夭折,也让道德打了很大的折扣,甚至是一种亏损。  相似文献   
38.
傅辕 《农村青年》2006,(5):13-14
千里打工。庄稼汉成了煎饼专家 今年37岁的易云成,出生在河南省信阳市南部大别山中的一个山村。高中毕业后,在一个亲戚的帮助下,到乡粮站做了一名临时工。20岁那年,经人介绍,易云成结识了镇上一位名叫宋芸的女孩。三年后,1991年春两人结了婚。婚后第二年,易云成就被单位裁减下来。他只好在街上摆了个地摊,虽然每天收入很少,但总比无事可干要好。当年春节,易云成的一位在郑州打工的表哥回来,见他在街上摆小摊,说:“你二十来岁,窝在家里,不算数啊。跟我去郑州吧。”表哥在郑州经营一家饭店,生意很红火。易云成和妻子一商量,决定出去闯闯。1992年初。小两口登上开往省城的汽车。迈开了打工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39.
新闻眼     
《创造》2013,(6):70
律师吴飞向国家邮政局和财政部申请公开邮政普遍服务基金信息的要求,遭到了拒绝。国家邮政局认为,公开此项信息的主体应该是财政部门。政府不能一直等着公民申请才进行信息公开,应该做到主动公开。当前中国的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亟待改进,而促进政府信息公开,首先需要将《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上升到法律的高度。  相似文献   
40.
来信     
唐昊 《南风窗》2014,(11):12-12
<正>1堵心的"临时工"事件频发是近几年来经济飞速发展的社会现象次生品。处在底层惶惶不可终日的临时工,不仅是职能部门廉价的劳动力,更成了体制中人金蝉蜕壳的祭祀品。他们总是身处第一线,再苦再累再险再惧都得兜着,因为这样的鸡肋仍有人虎视眈眈。他们没有年龄优势,缺乏一技之长,随手拿来就用,出事就成替罪羊。有比较就有失落,有歧视才生邪恶。为生存不免心存坏,遇危险难免短平快。如果职能部门对此都置若罔闻,怎么去要求企业确保职工的"五险一金"?在改革再出发的节骨眼上,理顺临时工扭曲的命数,就是为改革增加定数。—沈治鹏(读第10期《临时工的命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