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0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14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41.
孔子曾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国家行政人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行政人员的思想道德在国家行政权力的行使以及整个社会公共事务中的重要地位。但目前行政人员中存在的道德缺陷,对我国改革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42.
作为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以"仁爱"为核心,以德治为原则,以富民、教民、举用贤人等为主要方法和内容阐述了一整套具有中国古代特色的为政思想。深入分析孔子的"仁者爱人"、"为政以德""、富而教之"和"举用贤才"的为政思想,并将其引入党校管理工作中,对于确立党校教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坚持以德治校与依法治校相统一、提升广大干部职工的整体素质和建立党校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制度等方面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3.
《精神文明导刊》2013,(4):F0003-F0004
响应习近平同志提出的领导干部要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以学益智,以学修身的号召,201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党校《群书治要政治伦理思想研究》课题组、中华民族团结进步协会经贸发展工作委员会、国际儒学联合会、尼山圣源书院在中共中央党校联合主办“古镜今鉴,为政以德”——《群书治要》座谈会。座谈会由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刘余莉教授主持。与会学者围绕《群书治要》畅开言论,旨在为当今政治之良性运行提供历史经验与教训,以期达到政通人和。  相似文献   
44.
从政道德要求领导者"为政以德",以从政道德约束规范权力行为.高尚的从政道德人格是靠严格的从政道德自律来实现的.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自律主要包括领导者自我控制、自我监督、自我完善.它既是从政道德信念调控的深入,同时也是从政道德信念调控的核心.  相似文献   
45.
早在先秦时代,“德治”的思想就已经形成政治理论,并且开始影响政治实践。历史上的“德治”,客观上有益于社会的缓慢进步,有时还可以成为盛世形成的条件。因此,“德治”在理论上长期被看作立政之根本、为政之宗旨、行政之原则。但是,在专制时代政治运行的实际过程中,“德治”又往往只是宣传口号。从总结“德”与“法”、“德”与“财”的关系的角度回顾历史,也应当对“德治”的时代限定意义有清醒的认识。“德治”,其实有多重的政治文化涵义。如果说“德治”曾经产生过积极的历史影响,或许首先在于执政者施行着某种道德自律,接受着某种道德监督,从而有益于成就治世。  相似文献   
46.
孔子的"为政以德"思想丰富而深刻,主要包括为什么要"为政以德"和如何践行"为政以德"两方面的内容.今天重新研究孔子的这一思想,对于实施"以德治国"的方略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具有特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47.
《学理论》2014,(27)
面对全球化趋势加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的背景,"为政以德"思想对当下中国政治的启示有:执政要以民为本、执政者要修身立德、执政者需以身作则、要形成以德选官的用人导向;对社会建设的启示是:德法相济构建社会治理模式、以德为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48.
正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3日下午就我国历史上的国家治理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我国古代主张民惟邦本、政得其民,礼法合治、德主刑辅,为政之要莫先于得人、治国先治吏,为政以德、正己修身,居安思危、改易更化,等等,这些都能给人们以重要启示。民惟邦本【释义】百姓是国家的根本。【出处】《尚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引申】民惟邦本,有时也作"民为邦本",这一思想反映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的相互依存关系。《夏书》的佚文有"后非众无  相似文献   
49.
廉政与廉正     
韩星 《前线》2015,(4):125-126
我们现在所说的"廉政",一般解释是"廉"即廉洁,"政"即国家政权机关及其公务活动,廉政即"廉洁的政治",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其实,古代的"廉政"是"廉正"的意思。"廉正"意蕴深厚,体现了儒家为政以德、正己正人的核心价值理念,是今天廉政建设的根本,需要我们正本清源,发扬光大。廉正的文化内涵"廉正"的"廉",本义为厅堂的侧边,平直、方正、狭窄、有棱角,因此又产生了一系列引申义,重要的如廉洁,不苟取,与"贪"相对。廉还指有节操、不苟取的人。"廉正"的"正"最基本的含义是正人必先正  相似文献   
50.
正对核心价值观的讨论,目的不是简单地推翻某些东西,而是要在推翻、否定某些东西的同时,寻找最值得珍惜的、大讲特讲的东西,寻找我们人心当中最美好、最积极的东西。近现代以来,由于我国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情况和变局,传统文化也遭受了巨大的挑战和考验。有识之士对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停滞和封闭以及由此带来的严重问题,做出了严肃、沉痛的反省和批判。国人在吸收世界现代文明的基础上,尤其是在吸收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