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8篇 |
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工人农民 | 5篇 |
世界政治 | 23篇 |
外交国际关系 | 3篇 |
法律 | 325篇 |
中国共产党 | 35篇 |
中国政治 | 84篇 |
政治理论 | 13篇 |
综合类 | 6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6篇 |
2022年 | 5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4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46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38篇 |
2011年 | 48篇 |
2010年 | 31篇 |
2009年 | 39篇 |
2008年 | 66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21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13篇 |
2000年 | 23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2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2年 | 1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我国公益诉讼主体之界定——兼论公益诉讼当事人适格之扩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齐树洁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3,(1):78-86
此次民事诉讼法修改对公益诉讼制度的规定,是对传统的当事人适格理论和制度的重大突破。新民事诉讼法确认非实体利害关系人具有作为公共利益提起民事诉讼的主体资格,但并未明确规定哪些机关和组织可以作为公益诉讼的主体,这有可能增大公益诉讼实际运作的难度。因此,明确公益诉讼启动主体就成为构建并运行该制度亟待解决的问题。诉讼信托的确立是公益诉讼当事人适格之扩张的适当出路之一。 相似文献
63.
对于给付障碍法而言,缔约过失获得了与积极侵害债权同样重大的意义。现今的一些新型法律制度,都是在缔约过失的土壤之上发展起来的。但在这一制度是否以及如何法典化的问题上,一向存在不同的态度,甚至是迥异的态度。从整体情况看,法典化应当是肯定的,但在具体规制上还是应当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 相似文献
64.
65.
2010年4月14日,这是一个让所有人刻骨铭心的日子。7时49分,青海省玉树县发生7.1级大地震。顷刻间,地动山摇,房屋坍塌、道路阻隔、通信中断、数十万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 相似文献
66.
李国波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4)
诉讼时效中断之举证责任的分担应依据当事人的诉求和抗辩,在当事人进行适当的分配,实现举证责任的合理转移.权利人应当对其所主张诉讼请求依据的事实进行举证,义务人则应当对其抗辩的诉讼时效所依据的事实进行举证.权利人和义务人就诉讼时效提出抗辩和再抗辩,则应当分别对其抗辩和再抗辩予以举证.义务人和权利人对诉讼时效的抗辩和再抗辩都无法举证和充分举证时,应作出有利于权利人的认定. 相似文献
67.
案情简介:申请人何某于2009年2月4日进入被申请人某砖厂工作。被申请人没有与何某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2011年9月3日,何某在为被申请人工作时病发,先后在不同医院治病,治病期间没有再为被申请人提供劳动。何某称,因被申请人没有依法为其缴纳社会保险费,导致其在医院治病无法享受医疗保险待遇,因此申请仲裁,请求确认2009年 相似文献
68.
邢永刚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5,(5):60-64
诉讼时效作为民商法领域的一项基本制度,从利益衡平的角度,在权利人和义务人之间架起了一座带有浓郁"双刃剑"意味的桥梁。然而,由于我国民事立法尚不完善,反映在实践中争论较大的即是诉讼时效的中断事由。2008年最高人民法院出台《关于审理民事案件适用诉讼时效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仅此部分内容就占据近一半篇幅,更印证了研究中断事由的理论价值。对诉讼时效中断事由的讨论需要从中断事由在我国的立法概况入手,并进行框架性的评论,分别阐述权利人请求、义务人承认以及权利人起诉并以此作为诉讼时效中断事由的具体制度内涵。 相似文献
69.
以打击伪基站违法犯罪为出发点,讲述如何从伪基站设备中提取出电子证据。结合办理非法生产、销售、使用"伪基站"设备案件的意见,提出当前取证存在缺乏用户数据关联分析、中断用户数计数错误、提取数据不全和容易重复多计算中断用户数的问题,并形成以gsm_business表、send.data、Open BTS.log三者数据关联分析的取证思路,得出中断用户总数。 相似文献
70.
陆晓瑜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4,(9):99-106
广东省进行的商事登记改革的实质是改革现行以营业执照为中心、商主体资格登记和营业资格许可相统一的商事登记制度,实现商主体资格登记和营业资格许可相分离。在商事登记中,商主体资格与营业资格之间存在辩证关系。商主体资格与营业资格的统一主义混淆了登记注册与审批的关系,使营业执照的功能混乱不清,行政管理和司法实践陷入矛盾局面,还导致了商事登记机关自身界定不明、职能混乱。从商事登记的本质属性与功能定位、价值论基础以及历史启示的角度分析,商主体资格与营业资格的分离主义更具优势。在我国的商事登记改革中,商主体资格等级与营业资格许可应分别进行。应区分商事登记的实体性规定与程序性规定,对商事登记进行科学分类,多渠道披露经营范围,明确商事登记中不同主体的责任承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