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44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45篇
各国政治   65篇
工人农民   34篇
世界政治   178篇
外交国际关系   70篇
法律   807篇
中国共产党   1449篇
中国政治   1920篇
政治理论   954篇
综合类   1274篇
  2024年   70篇
  2023年   411篇
  2022年   442篇
  2021年   363篇
  2020年   387篇
  2019年   252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29篇
  2014年   476篇
  2013年   422篇
  2012年   497篇
  2011年   501篇
  2010年   404篇
  2009年   407篇
  2008年   369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208篇
  2005年   157篇
  2004年   131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91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坚持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积累的一条宝贵经验,是贯穿中国共产党创造历史伟业的伟大实践活动中的价值关怀。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论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有机统一。实践逻辑是历史逻辑的基础,历史逻辑是实践逻辑的必然。坚持历史逻辑与实践逻辑的统一,就必须从近现代中国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每一历史阶段社会实践活动中,把握中国共产党人民至上的根本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92.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党团队红色基因的延续传承,始终从政治高度看待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本文通过梳理党团队一体化建设的历史演进,揭示其内在的政治逻辑,助力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发展,推动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更好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责使命。  相似文献   
193.
王越 《外交评论》2022,(6):126-154+8
在国际制度研究中,组织一旦建立就保持相对较高的制度惯性是学界的传统认识。组织的功能及改革问题也是研究热点。但数据统计显示,国际组织存在一定程度的死亡率,该现象并未引发关注,也超出了传统理论所能解释的范畴。在大国“退群”现象频发、多边主义重要性受到质疑的国际背景下,考察国际组织兴衰存亡的诸多因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对比国际难民组织(IRO)和联合国难民署(UNHCR)的不同生命历程,发现国际组织的生存意愿作为内驱力是决定组织命运的主要变量,主导国态度作为外部力量则是影响国际组织生存质量和解体速度的次要变量。大国退出通常导致组织出现财政危机和影响力下降,但组织存亡的命运和全球治理成效最终取决于组织的维生意愿及其应对危机的能力。这一研究结果其实也对近年来美国“退群”和英国“脱欧”等引发的“多边主义危机”做出了回应,更为中国推动国际组织发展和改革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194.
韩爱勇 《外交评论》2022,(5):78-109+4-5
结构性矛盾是大国在体系中的位置变迁所导致的相互排斥状态。崛起国实力上升和影响力扩展是结构性矛盾生成的必要条件,但就其过程而言,结构性矛盾其实生成于崛起国地区影响力的扩展和主导国对崛起国影响力的排斥过程中。中国周边地区结构是双重的。在主导国的视阈里,中国影响力在周边地区的扩展,不仅在地区层面冲击美国的地区主导地位,也在次区域层面影响印日澳等地区大国各自在南亚、东南亚和南太平洋岛国这些次区域板块的主导地位。为护持地区主导地位,它们对中国影响力的排斥也随之而来,由此双重结构性矛盾在地区和次区域两个层面生成。作为体系变量,双重结构性矛盾在很大程度上为美国构建印太联盟体系提供了结构性驱动力,包括明确联盟体系的战略目标、塑造联盟成员的收益偏好和行为方式,以及构建联盟体系多维度的整体架构诸方面。对于中国而言,既然结构性矛盾难以避免,那么推动强结构性矛盾向弱结构性矛盾转化,对于弱化印太联盟体系的压力也就具有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95.
刘翀  濮艳 《实事求是》2022,(6):5-12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全民守法理论阐明了全民守法的内涵,明确了守法的主体、目标和内容,指出了守法行为背后的习惯、威慑、压力、利益、认同等动因,部署了推进全民守法的重点工作,反映了法治中国建设的迫切要求,具有强烈的实践品格和鲜明的时代气息,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又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是新时代法治中国建设中守法领域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96.
陈健春 《今日海南》2006,(10):33-34
从根本上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质就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集中体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政策导向,从这一层面讲,政府必须发挥关键性的主导作用,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政府的重要职能。近年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让新增财政支出向“三农”倾斜一直是党和国家政策制定的重点。延续我国在“三农问题”上的一贯主张,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无论是从客观需要,还是从现实条件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都要求以政府行为为主导,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从理论上看,社会…  相似文献   
197.
在这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东省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积极贯彻省委有关工作安排,充分发挥立法主导作用和优势,在作出疫情防控相关决定后,还表决通过了新修订的《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高频度开展疫情防控法律法规汇编和解读工作,多措并举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法治支撑。  相似文献   
19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通过艰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是我们党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体现,更是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行动指南。科学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在逻辑、核心要义与重大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四个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  相似文献   
199.
肖滨 《政治学研究》2020,(1):57-65,M0004
在《中国政治学的转型:分化与定位》一文中,景跃进教授将政治共同体确立为中国政治学的逻辑起点,揭示维系中国大一统的集权逻辑,搭建了一个国体、政体和政治共同体“三位一体”的中国政治学分析框架。景跃进教授提出的问题及所做出的分析极具启发性,但仍有进一步商榷和对话的空间。中国政治学研究的逻辑起点是现代性的国家共同体;现代性国家共同体既服从统一逻辑,又遵循共和逻辑。在“一体双权”的中国政治学分析框架中,“一体”是指现代国家共同体以主权独立、领土完整、国族一体等为核心内容的一体格局和统一状态,体现统一逻辑;“双权”则包括“民权”和“国权”,处理二者之关系的制度安排事关共和逻辑能否得到实现。相对于“三位一体”的中国政治学分析框架,“一体双权”有一定的理论优势,有可能拓展中国政治学的学术研究范围,为中国政治学和西方政治学的对话提供更加开放的交集空间。  相似文献   
200.
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从其具体开展而言,具有理论维度和实践维度两重维度。开展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必须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原则,坚决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信仰一般化、宗教信仰化,从而以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规定为基准,受教育者必须对现实生活世界充分地、全面地把握,必须确立现代生活的意识,必须从生活意识与生活情感中确立对未来的希望。以此,受教育者对马克思主义真知真信真行,从而达到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知与行的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