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1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44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805篇
中国共产党   207篇
中国政治   338篇
政治理论   130篇
综合类   38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2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140篇
  2013年   119篇
  2012年   155篇
  2011年   180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55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01.
五忌:自相矛盾 逻辑清晰是法律思维的核心,而实践中逻辑混乱、自相矛盾的表述却时有发生。例如,一位刚执业的律师在为一故意伤害案被告人辩护时称:“辩护人对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构成故意伤害罪(重伤)没有异议,但请法庭考虑,被告人在主观上没有将被害人打成重伤的故意,只想将被害人打成轻伤,是一时失手才将被害人打成重伤的。”对罪名没有异议,对主观故意却又予以否认。  相似文献   
902.
对个人自由独立性的保障是大陆法系违法性理论存在的法理根基,亦是该理论所要求和体现的价值。新客观违法性理论弥补了主观违法性理论与旧客观违法性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缺陷与矛盾,这对我国目前的刑法犯罪论体系的改革与重构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具而言之,在司法实践中仍应坚持“刑事违法性”,这是法治社会所要求的形式合理性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03.
刑事诉讼中被告人承担客观证明责任的现象客观存在。它要求被告人针对特定案件的部分事实承担法定的、实质的、具有风险分配机能的证明责任,客观证明责任产生的主观证明责任具有义务性,显然与无罪推定倡导的证明责任分配理念相悖。将无罪推定原则作为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唯一原则,不符合证明责任规范风险分配基本法理。证明责任规范的实体法属性,要求将刑法的犯罪构成要件以及蕴含其中的刑事司法政策因素,作为证明责任分配的重要考虑因素和基本分配原则。  相似文献   
904.
对于"天价葡萄案"等个案引发的主观罪过中的定量因素认识问题,一方面,对于主要反映行为人主观恶性、人身危险性的定量因素,无需行为人行为时的主观认识;另一方面,对于反映行为(包括结果)客观危害性的定量因素,如数额犯之数额、后果犯之后果,基于定罪之主客观相统一原则与责任主义的要求,则应作为主观认识内容。至于某些所谓"复杂罪过"的特殊后果犯,应区分罪过评价意义上的危害结果和处罚范围限制意义上的结果,前者是判断主观罪过的根基,而后者作为犯罪构成必备要件,要将其归责于行为人,基于责任主义,也要求行为人有认识。  相似文献   
905.
面对新的形势和繁重的任务,要克服各种困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关键靠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党性修养。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特别指出,加强党性修养、树立和弘扬优良作风是每个领导干部改造主观世界的终身课题,  相似文献   
906.
李昌圣  李娟 《学理论》2009,(25):88-89,110
法律作为经济的直接保障,始终是随着经济形态的变化而变化,从古至今绝没有一成不变的法律形态、法律意识。马克思的《资本论》不仅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即在貌似平等的自由竞争下强权们悄然无声的压榨着劳苦大众,也批判了资本主义法律对客体的非正义。马克思启示性的论述无论是对于资本主义法权关系的理解,还是对于其法律实践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07.
持有型犯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世洪 《法治研究》2007,(12):58-66
对象法定、行为特定、证明容易是持有型犯罪的共同特征。持有行为在性质上属于作为,持有型犯罪的本质特征仍在于持有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其立法价值主要在于严密刑事法网、遏制犯罪于萌芽、减轻证明责任三个方面。持有型犯罪在主观方面应当是故意而不应当是严格责任,构成持有型犯罪必须以行为人主观上明知(包括明知肯定和明知可能)所持物品是特定违禁品为前提。我国刑法关于持有型犯罪的规定无论在犯罪设定方面还是在刑罚设置方面均存在不完善之处,影响了持有型犯罪立法价值的实现,建议适当增加持有型犯罪的种类,规范统一持有型犯罪的构成要件,协调持有型犯罪与关联犯罪的法定刑。  相似文献   
908.
will与shall;would与should这些词的用法与其他既可用作情态动词 ,又可用作助动词的词语一样 ,是英语学习的难题。will与shall、would与should出现的句子或语境的三种要素 ,即主观意志、客观意志和将来时态。  相似文献   
909.
我国陪审制度的现状是立法不完善,制度不健全,在实践中呈现出一种可有可无,名存实亡的状态。作为一种司法审判制度,其成为当今司法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笔者试图追根溯源,找出陪审制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从陪审制背后所体现的政治民主观、法律文化背景、其价值功能的实效及法的形式合理性等方面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认为我国不具备陪审制产生和发展的土壤,建议取消该制度。  相似文献   
910.
为逃避违章处罚,本案的被告人强行驾车逃离现场,且在执法警察为了避免碰撞已经扑倒在汽车的引擎盖上,双手抓住车前的两个雨刮器的情况下,被告人仍然强行驾车驶上公路,致使执法警察受到伤害。本案的客观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已无需赘言。然而如何分析认定被告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以及行为的性质,理论与实践中却是众说纷纭。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们很想通过对本案的分析思考,寻找出当前司法实践中所存在的某些问题,并通过理论上的说理与思考,希望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为我们的司法实践提供一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